现在信息发达,网上随便搜搜,各类机构、心理专家,能搜到很多,怎么选择呢?因为咨询要面对面地一起工作,我建议在初步根据介绍筛选咨询师后,一定要亲自预约时间做一次咨询,才能有更准确的判断。
1、首先用心去感受
面对咨询师,要说出很多自己非常隐私的事实和隐密的想法,因此,是否能信任咨询师,是否面对他倾诉的时候感到舒服,是否不担心他听了以后的反应,是非常关键的。下面列出一些当你面对咨询师时的感受,供对照:
咨询师的的态度是亲切和善的,但并不过度热情。虽然无法详细描述什么是亲切,但一般而言你都会感受到对方释放的信息是比较冷淡、正式、有距离感的,还是温和、善意的。从眼神、笑容、身体姿势上都能感受到。警惕过度热情的,让你感觉距离太近,自己有被强迫感的情况。这些都是你的主观感受,没有统一标准。我曾有个年纪比较大的学员,有的来访者就喜欢她,感觉亲切,有的来访者就嫌她像街道大妈,热情得俗气。所以你要真正去觉察自己的内心感受,不用关心判断得对错。
你感到信任但并没有产生佩服、崇拜的想法。几分钟的交谈基本上能让你接收到对方发出来的信息。咨询师是自信的,稳定的,会让你对他产生信任;咨询师过于自卑或新手,他的言行举止会让你感到有些不安、怀疑;咨询师过于自信、自大、有架子、端着,会让你感到反感或者相反,会影响你去佩服,崇拜他。有的来访者恰恰愿意去找这种感觉,我佩服他,他是名人或头衔高,有气场,所以找他咨询。这样的咨询关系常常转变成证明来访者有多错误、多偏激、多弱小而咨询师多正确,多伟大,咨询工作常常由帮助来访者转化成教育来访者,不是以来访者为主而变成了以咨询师为主。
友好但并不顺着你,讨好你。友好的感受是,对方认同你,接受你,是与你站在一边的。要警惕顺着你的话说,夸奖你,同情你的咨询师,尤其是当你感受到他在讨好你的时候,虽然这种表现会让你感觉顺服、顺心,但你时刻要认清一点,你来咨询是为了突破自己的固有模式,找到自己的盲点,学会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来找同情、找安慰、找认同,不是来证明自己正确,自己可怜,自己有理的。咨询师讨好来访者的态度会减少来访者的反省和改变自己的决心。
放松,什么都可以说,不担心咨询师会反对、嘲笑或鄙视自己。这种感受最重要。如果不能坦白地面对咨询师,很多信息和细节不告诉咨询师,那对方就无法把咨询工作做下去。此处要注意区分一个细节,是你对咨询师不放心,有所保留,还是你自己由于自责、羞愧、恐惧等原因而不说出细节。前者是对咨询师的感受和判断,而后者是你自己惯常的思维模式造成的,而这一点可能恰恰是要突破、改变的地方之一。
包容、慈悲善意,为来访者着想。面对咨询师的时候,你会不由自主去判断对方是否能帮助你,因为求助毕竟是你做咨询的第一目的。下面要讲的对咨询师的专业性和能力的判断,是用大脑对现有资料和信息分析来判断,这里,你需要用心去体会,去感受来判断咨询师的态度,缺少这种态度,再牛都做不好咨询。首先,包容是真的不带评判的接纳,无论你自己觉得多么难以启齿的事,咨询师都能容下;其次,慈悲,他的同情不是浅层次地陪你哭,为你递面巾纸;更不是没有是非观地一味站在你这边。慈是爱与抚慰,悲是悲悯,能看到你的痛苦的根源并愿意帮你解除痛苦。虽然不能要求咨询师像佛菩萨那样的慈悲,但他是否自私,是有大爱还是小恩小惠,还是看得出来的。我曾有个朋友,非常聪明,尤其对人合人际关系很有洞察力,但她做不了,也不愿做咨询师,因为她不认为别人的事与她有什么相干。做咨询师与做医生一样,若要做得好,这样深层次的对人类的爱与悲悯必须有。第三,善意。说来可笑,有的咨询师面对来访者时,真的没有善意或善意很少。他们心底里会对来访者的遭遇和痛苦幸灾乐祸,面对来访者如面对钱袋或机会,巴不得你的问题更多一些,更重一些,他们心底里会说“瞧瞧,自作自受”。虽然言语上他们可能是温和的甚至是亲切的,但内心深处的凉薄还是能被来访者感受到的。最后是能为来访者着想,而不是更多考虑自己的权威性,自己的案例积累与研究,绝不能考虑如何挣钱。我知道有的咨询机构明确要求咨询师开“大处方”只要人来了,各种收费检查,沙盘、音乐、催眠、生物反馈仪,甭管是否来访者需要的,全招呼上,这不仅违反职业伦理,连做人的基本道德都不顾了。另一个意义上的“能为来访者着想”是,你不是站在来访者的对立面,想着如何用我的理论和工具来套用,对付来访者,而是和来访者并肩站在一起,运用你的理论和工具审视来访者所看到的,这才能有可能真正了解来访者。
以上这些内容是需要来访者面对咨询师时,觉察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得出的结论,这是对咨询师做为“人”的整体判断,下面的内容需要你用理智来判断。
2、其次用脑去判断
培训经历和工作经历。来访者有权向咨询师或咨询机构提出查看咨询师背景的要求。咨询师的学历也要问一下,但没有前两项重要,在我国要考心理咨询师,按要求是心理学、教育学或医学本科毕业才有资格参加考试。做心理咨询工作,重要的是咨询师的“手艺”——他所接受的是什么样的职业培训、疗法培训以及他的工作经历所显示的工作经验。前面讲的心理治疗的一章提过了,每个疗法都不一样,每个疗法要想学好,掌握好,至少要三年的时间,包括理论学习,自我发现,督导。所以如果一个咨询师说他会很多疗法,你要画个问号。举个例子,一个厨师如果他川鲁湘粤菜都会做。要么他是奇才,要么他平庸甚至哪个菜系都没做好。来访者要留心考察。关于工作经历要警惕的是不能只看咨询师积累了多少小时的案例,而要看他有多少成功案例。
咨询师的年龄、性别、婚否、有孩子否。并不是说没结过婚的人就不懂婚姻,不能做婚姻咨询,也不是说没孩子的就不了解孩子。但是,由于心理咨询行业本身的性质特点,咨询师本人的生活阅历对他的咨询工作是有影响的,而且影响还很大,这就是为什么在培训中必须有自我发现的设置。所以,以上的项目的考察可做为重要参考信息。
是否有条理,能把握时间等,做事是否有能力,有章法。咨询工作毕竟是一项挑战性极高的工作,咨询师既要有感情力去接纳、理解来访者并处理与来访者的互动,也需要理智力去分析、推理、判断、制定策略和计划,制定短期、长期的目标并执行。来访者可以约一次咨询师,在咨询中去考察咨询师的工作能力。
洞察力。如果说干心理咨询这一行需要天赋的话,这个天赋就是洞察力。在来访者叙述的一大堆细节中,咨询师能都敏锐地发现线索,发现一些固定的模式。在来访者这里的体验就是咨询师是否说到我心坎里了?是否把我没说出的东西都猜到了?是否把核心问题指出来了?是否像拼图一样把我说的话排列组合,指出大概图形和缺失的拼块?
我爱上心理这一行是从侦探小说开始的。高中时我搜集到了十来本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经典小说。侦探询问每一位在场的人,然后用“小灰细胞”(指大脑的脑灰质)去分析所有呈现出来的细节,假设不同模式与可能性,最终找到真相。咨询师的前期工作与侦探类似。没有过硬的洞察力和推理分析能力,就无法做出正确的诊断,而正确的诊断才能保证后续治疗是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的,才能有效。
全局观。来访者做为一个人是非常复杂的,他的成长经历和目前所处的环境都不简单。咨询师的“拼图”工作要尽可能完整,不要被来访者呈现的问题牵着鼻子走,钻牛角尖。例如:他说婚姻问题你也说婚姻问题,他说自卑你就跟着说自卑,咨询师要有能力跳出来,在一定的距离外察看来访者的人格的各个方面,人生的各个阶段,问题的环环相扣与因果关系等等,绘制一幅全景图,然后才能据此做出诊断并制定疗法计划。
综上所述,一个心理咨询师必须在理智与情感两个方面都健康、有能力,来访者可以运用自己的理智与情感去考察和觉察这个人是否是你觉得信任、信赖又安全的咨询师。如果是,你们可以开始工作。如果不是,即便是中途觉得不对,来访者永远有权利中断咨询,做出自己的选择。
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