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文章 >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转载文章 发表时间:2015-02-10 13:00:07 1282 0 0

一、求助者一般情况

    求助者,张某,女,23岁,湖南人,在读大学四年级学生。

二、求助者要求咨询的问题

    1.主诉:1月来因考研失利而焦虑不安、情绪低落、睡眠差。

    2.个人陈述:当我知道了今年研究生初试没有过关的情况后,一个月来内心充满自责;自己学习一直很好,四年来对自己要求也很严,平时学习刻苦努力,此次研究生考试本应过关;由于本次考研失利,感到对不起父母对自己的期望,个人也看不到将来的前途,因此感到十分苦恼,近段常常失眠,焦虑不安,希望摆脱困境。

三:咨询师对问题过程的描述

    该求助者语言表达清楚流畅,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但来访中情绪低落,紧张不安;当前感到内心冲突,十分焦虑,睡眠质量差,对前途感到很大压力;起因于考研失利,上述症状出现于今年四月初,至今一个月左右。

四、求助者背景资料

个人成长的自我描述

    在家是长女,有一个弟弟,但弟弟不爱学习。母亲在家务农,父亲是镇上的中学教师。幼时生长发育均正常,自幼身体健康,没患过严重疾病。7岁上学,虽是女孩子,但家中并无一般农村家庭轻视女孩子的现象,在祥和的气氛中长大。从小学到大学,成绩都很好,生活也很顺利平和,19岁离开家庭到郑州上大学;由于弟弟不喜学习,父母尤其是母亲更是把将来能出去工作的希望放在了自己的身上,自己也感到在目前的社会中,不考上研究生,根本找不到好的工作,所以把这次考研看的很重要。平素和同学邻里相处还好,没有男朋友,真正的好朋友也不多;做事追求完美,性格内向敏感。

一般现状的自我描述

    近一年来身体还可以,在学校里除完成正常的本科最后一学年的学习外,主要是埋头准备研究生考试,很少关心其它事情,起居有规律,也就是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式的生活,很少出校门,和同学关系虽然不错,但由于要冲刺考研,也少有接触;平常爱听歌的兴趣,也由于要考研暂时放下了;家里的经济状况不是太好,主要是靠父亲的薪水和母亲种菜的一点收入支持自己的学业。所以自已的理想就是考上研究生,能找到一份工作,早点解除家里的经济负担,自己也实现了在城市工作的理想。

五、咨询问题的归类或诊断

    1.对是否精神障碍的基本判断

    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心理学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能主动求医,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2.诊断及依据

    综合分析临床资料,该求助者的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产生痛苦情绪已持续1个多月,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的理智控制之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能维持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只是效率下降,并且,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仍只限于最初事件而没有泛化。多次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因此,考虑诊断为心理不健康的第一类型——一般心理问题。

    3.鉴别诊断

    (1)分析求助者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该求助者有睡眠不好的症状,且已多次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因此,可以排除器质性病变。

    (2)根据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和精神病性症状,与精神病问题相鉴别:该求助者产生情绪困扰有明显的原因(考研失利),情绪性质和强度与现实处境相吻合,有良好的自知力,也有求治愿望;心理活动协调;人格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心理状态正常,可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3)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类型,与神经症性问题相鉴别:该求助者的内心冲突源自考研失利这一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另它有明显的道德性质,认为考研失利便有负父母的期望,也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该求助者的内心冲突属常形冲突,可排除神经症性问题。

    (4)分析求助者情绪是否泛化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初始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而该求助者的焦虑情绪仅局限于考研失利这一事件上,没有泛化,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5)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持续时间、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影响程度:该求助者的主导症状是焦虑情绪,情绪反应在正常范围内,持继时间一个多月,没有严重影响社会功能。

    (6)根据以上分析,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归类应属心理学层面的认知问题。

    由此对本案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主要表现为:

    (1)焦虑、烦躁、担心因考研失利将来不能在城市找到好工作。

    (2)入睡困难。

    4.心理测查结果:

    SAS:标准分58分,在50-59分区间,为轻度焦虑。

六、咨询师对问题的归因分析

    生物学原因:该求助者的问题没有明显的生物学原因。

    社会学原因:从小父母便对其寄托的过高的期望;家庭现有经济状况和目前社会的就业现状对其构成的压力;近一年来很少与人沟通交流,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

    认知因素:存在错误认知:求助者做事追求完美,性格内向敏感,认为自己从小到大,学习一直很好,此次研究生考试本应顺利过关;同时感到在目前的社会中,不考上研究生,根本找不到好的工作。此次考研失利,对自己产生负面评价。

七、咨询方案

    1.咨询目标(包括具体目标和最终目标)

    近期目标:(具体目标)

    改变其错误的认知观念,如:我学习一直很好,这次我应该考上研究生;考不上研究生就糟糕至极的观念。

    改善焦虑的情绪。

    提高睡眠质量。

    长远目标:(最终目标)

    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发展,完善其人格,学会自我心理调控,构建合理的认知模式。

    2.所依据的理论和采用的技术

    所依据的理论为合理情绪行为疗法,采用的技术为: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合理情绪想像和系统脱敏。

    合理情绪行为疗法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其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同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他认为外界事件为A,人们的认知为B,情绪和行为反应为C,因此其核心理论又称ABC理论。

    3.实施的步骤

    (1) 心理诊断阶段(第一次咨询)

    首先,根据ABC理论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诊断,通过与求助者交谈,找出她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性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初步分析。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寻找求助者问题ABC的过程。

    其次,咨询师还应注意求助者次级ABC的存在。

    最后,咨询师还应向求助者解说合理情绪行为疗法关于情绪的ABC理论,使求助者能够接受这种理论及其对自己问题的解释。

    在此基础上,和求助者共同商定咨询目标。

    本次咨询其目的是了解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确定主要问题;进行咨询分析,发现不合理信念(比如,我学习一直很好,我应该考上研究生;不考上研究生,以后在城市再也找不到好工作了等)。

    (2)领悟阶段(第二次咨询)

    咨询师进一步明确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帮助求助者理解领悟,引起情绪困扰的认知恰恰是求助者自己的认知,因此情绪因扰的原因与求助者自己有关,因此他们应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负有责任。(比如让求助者领悟到,现在的不良症状,并非源自考研失利,而是来自对考研失利的不合理认知。)

    此外,在确认不合理信念时,应注意把它同求助者对问题的表面看法区分开来。一定要抓住典型特征,即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和糟糕至极,并把它们与求助者负性的情绪与行为反应联系起来。

    另一方面的工作是使求助者进一步对自己的问题以及所存在的问题与自身不合理信念的领悟。仅凭空洞的理论性解说难以使求助者实现真正的领悟,应结合具体事例,从具体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反复向求助者分析说明,促进领悟。引导求助者分析她自己的问题,让她举一些例子来说明自己问题的根源

    (3)修通阶段(第3—5次咨询)

    以“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合理情绪想像”以及“系统脱敏”技术,修正、改变求助者不合理信念为中心进行工作,这一阶段,是整个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通过以上三种方式,不仅使求助者在认知上有积极改变,同时在情绪行为上也获得明显改善。)

    (4)再教育阶段(第6次咨询)

    主要任务是巩固前几个阶段治疗所取得的效果,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使新的观念得以强化,从而使求助者在咨询结束之后仍能用学到的思维方式、合理信念等应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

    此阶段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重建,即帮助求助者在认知方式、思维过程以及情绪和行为表现等方面重新建立起新的反应模式,减少以后生活中出现的情绪困扰和不良行为倾向。

八、咨询效果评价

    1.求助者的主要感受

    求助者张某经六次咨询,自述已改变过去的不合理认知,内心渐趋平静,焦虑感基本消失,睡眠良好,共同商定的近期目标已得以实现。求助者并表示愿以重建的合理认知,解决今后遇到的新的问题。

    2.相关他人(或责任人)的评价

    同学们也表示张某现已恢复考研前的良好状态,与同学们的交流日渐增多。

    3.心理测查结果

    SAS:标准分45分,低于常模分界值50分,焦虑症状消失。

    4.咨询师的评价

    现张某焦虑症状已经消失,睡眠良好;情绪已恢复正常,神情变得开朗,并已初步重建合理认知。

九、总结

    合理情绪行为疗法在本案的实践中非常适用,本咨询师认为,此一疗法对心理学层面的认知问题引起的一般心理学问题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
0人已踩 0人已赞

服务与支持

给力心理APP

给力心理APP
给力心理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