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3年《爸爸去哪儿》到2014年《奔跑吧,兄弟》,再到2018年《妻子的浪漫旅行》,户外真人秀综艺节目,打动了很多人内心深处柔软的那部分。这些节目设置了亲子相处、朋友相处和夫妻相处的情景,在这些相处过程中,让观众和主人公一起经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看到每个人自己的模式。
这些被设置的情境中,游戏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在游戏中,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都更容易展现真实的自己。客体关系理论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大师之一温尼科特在三十年与母婴一起工作的经验中分析出游戏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并提出“过渡客体”、“过渡空间”等重要概念。
- “过渡客体”与“过渡空间”,游戏的发生
要了解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性,我们要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过渡客体和过渡空间。
过渡客体是温尼科特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安娜弗洛伊德曾夸赞说,“‘过渡客体’征服了整个分析世界”。在温尼科特之前人们没有意识到这样一个重要现象的心理意义: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发展到一定阶段,他会特别依赖一件物品,通常是一件毛毯或者是一件毛绒玩具,或者是妈妈的睡衣,是一件能让儿童感受到母亲气味儿,并且与母亲慰藉自己相联系的物品。这就是过渡客体。
婴儿刚出生的时候,他和母亲是共生的状态,他分不清自己和母亲是两个人。甚至婴儿把能让自己获得满足的母亲的乳房,当成整个世界。随着婴儿逐渐长大,他的生存能力也变强。长期的照顾过程中,妈妈或者主要照顾者肯定会出现未能及时满足婴儿需要的时候,也就是出现了一些小小的挫折,这些让婴儿发现自己并非是全能的,世界有一部分是不受他控制的,这样婴儿慢慢产生出“我”和“非我”意识。
当婴儿越来越清楚的意识到外面的那个世界不完全受自己的控制,过渡客体的作用就很重要了。这会让儿童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外在客观世界通过过渡客体而产生连接,又不至于那么害怕,毕竟过渡客体会带来原本在全能世界当中的一部分的熟悉感和掌控感。过渡客体的气味,或者它的质感,是自己熟悉和曾经拥有的。过渡客体是随时可以拿在自己手里,放到自己身边的物品。
过渡空间是儿童在自己的内部现实和外部生活两者之间一个体验的中间领域,在这里可以实现从婴儿期主观性的内部世界转到客观性的外部世界。过渡空间,对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提供了桥梁,比如儿童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咿呀学语,或者是吸吮自己的大拇指,有时候会让家长感到紧张,但实际上这些做法都可以帮助儿童在睡觉时获得舒适感,能够抵抗焦虑与孤独。对于儿童稳定自己的心理状态是有好处的。
- “过渡空间”,游戏对儿童的作用
在过渡性空间的过渡性体验中,儿童可以意识到外部世界有些是不可控制的,但自己还能部分地拥有一些好的、熟悉的、可控的感觉。儿童过渡性空间里,主要就是做游戏。
1.游戏等同与创造力的生活
在游戏空间里,儿童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拥有一种自我可以操控某些事的感受。儿童的世界是有很多幻想的,通过游戏,比如安排两对军队的厮杀,安排自己飞起来,也安排自己受伤,通过这样的创造性活动,儿童更好的释放了自己的幻想,看到自己很厉害的一面,看到别人或是自己都有可能受伤。同时也看到幻想不等同于现实,是无法完全实现的。游戏空间是创造力的空间,在这里儿童自由的挥洒着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游戏是攻击性的合理表达
儿童成长中会经历各种挫折,会有各种愤怒出现,而他们的超我也就是一些规则和道德要求并没有建立起来,所以会随意释放自己的攻击性,比如打人、咬东西、摔东西,破坏东西。
记得小时候在我十一二岁的时候,家里有一副羽毛球拍,不知怎么的放到了姥姥家。姥姥家有一个小表弟,当时只有两三岁。有一天我把羽毛球拍拿回来发现,球拍到网线被铁锤砸扁了,藕断丝连的那种,很快就要断了,我当时很气愤,认定是小表弟干的,觉得孩子太可气,家里人为什么不管他?现在想来十一二岁的我是最具有正义感的,规则意识比较强的阶段,追求公平公正。而3~4岁的儿童也是比较有攻击性的阶段。两个阶段的孩子相遇就会造成冲突,家长如果能理解孩子心理发育的阶段,正确疏导孩子的负面情绪,会让孩子更好地进入下一个心理发育阶段。
艾瑞克森把人的发展分成8个阶段,4~7岁是第3个阶段也称为游戏期。在这个阶段,儿童通过游戏,比如玩沙盘用一些沙具来释放自己的攻击性,就会减少对一些生活物品的攻击与损坏。
3.通过游戏品质,更好地了解儿童
有些妈妈带孩子出去玩儿,不得不当一个“法官”,孩子们经常会吵起来。这也是模拟社会,学会人际交往规则的好机会 ,让儿童学会处理交往过程中对方的感受和自己需要的矛盾与冲突。所以并不建议家长看到孩子们稍微有矛盾,就着急的出手去当和事佬。要给孩子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处理矛盾和冲突。大部分情况下孩子能够解决他们在游戏中出现的小矛盾。
儿童在游戏中也会经历挫折,也会有输和赢的感受,还会体验到和伙伴合作完成的感受,独立完成又很不一样的感受。这些对于他进入学校,进入社会都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游戏执行着儿童自我的功能,协调着自己的愿望和家长的要求,也起到自我疗愈和自我教育的效果。
- 游戏对成人的意义
心理学家说如果一个人主要生活在主观的全能感中而没有通往客观现实的途径,那么他就是自闭和自我关注的。反之,如果一个人主要生活在客观现实中,没有主观全能感的根基,那么他是受表面掌控的、缺少激情和原创性的。所以对成人来说,拥有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过渡空间,让自己的心理世界既有主观的全能感做根基,又有客观世界的现实检验能力,这样心理才更容易保持平衡。
温尼科特说,“如果我们是健康的,我们正生活在过渡性空间里,根据各自所处的文化,我们以不同的方式追逐兴趣:读书、游戏、踢球、跳舞……”
所以成人的过渡空间领域更宽泛,包含的内容也更多,包括单纯的游戏,也包括艺术创作、宗教情感、爱情、梦想等等。
1.常见的成人游戏
提到成年人的游戏,大家更多的想到的是娱乐项目,比如唱歌,跳舞,打游戏,看电影等等。这些娱乐项目也有游戏的性质,但有一大部分社交的属性。只要带着社交属性,人就不能完全摘下自己的面具,也就是说只能表达一部分的真实,所以对他的心理的疗愈作用就有限了。
当然成人也有能力将游戏升华,比如升华成为艺术创作,形成某些带仪式感的活动,也可以是对理想、信仰的追求。
2.不良的成人游戏
还有一类成人的游戏属于不良的嗜好,比如赌博、各种药物依赖,还有一些对性的特殊的嗜好,都属于容易让人上瘾的东西,容易需求升级的东西。对于这一类的嗜好,戒起来很难,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不要触碰。
3.单纯的游戏
还有一类是比较单纯的游戏,也是容易被成人忽略的游戏,也是我们提倡成人要捡回来的游戏。
在公园里也经常能看到有人在踢毽球,有人在打你改造版的羽毛球。还可以,在家里扔飞镖,在家里使用乒乓球练习器等等。这些活动无论是自己操作还是与人一起游戏,最重要的特点它是把注意力放到游戏本身和对自己身体控制上来。
如果成人能找到坦诚相处的玩伴,一起玩儿单纯的游戏当然更好,只是成人的世界免不了勾起各种情结,相处过程中出现各种移情和投射,并不容易做到单纯的享受游戏的快乐。所以安排自己独处,自己玩游戏的时间对心理健康也是很有帮助的。
这些不仅锻炼了身体,其实也利于心理压力的缓解和心理自我功能的修复。如果你觉得生活压力大,可以试试用这类游戏的方法让自己重新找到控制感,找到生命的活力。
生活中不仅要关注孩子的游戏生活,作为成人在各种压力之下,游戏时间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