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文章 >

孩子为什么不愿意跟您说心里话?

孩子为什么不愿意跟您说心里话?
个人原创 陈国民陈国民 发表时间:2022-04-07 10:16:11 1439 0 12

很多家长抱怨:我一心一意全心全意为了孩子,但孩子却与自己有了隔阂,不愿意跟自己说心里话。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请看一个非常著名的心理学实验:一个特制的箱子,箱子里有一个控制杆,如果按压控制杆,就会有一粒食物“掉进”箱子里。把一只饥饿的小老鼠放到这个箱子里,小老鼠显然很需要食物,但它不知道按压控制杆就能得到食物。它会在箱子里毫无目的地乱动。偶尔一次它“碰到”了控制杆,结果得到了一粒食物。再过一段时间,偶尔又一次“碰到”了控制杆,又得到了一粒食物。此时,小老鼠还是不知道只要按压控制杆就可以得到食物。然而,这样“偶尔”的次数多了,小老鼠就学会按压控制杆了。它在饥饿时,就不会在箱子里四处乱动了,它会直接按压控制杆。

 

这就是著名的条件反射实验。这个实验的结论是:如果我们想要小老鼠增加某一个行为(比如按压控制杆),就要在这个行为(按压控制杆)之后给予它想要的东西(食物)。

上面的实验如果设计成这样:如果按压控制杆,就会被电击一次。把一只饥饿的小老鼠放到这个箱子里,小老鼠显然很需要食物,但它不知道按压控制杆就会受到电击。它会在箱子里毫无目的地乱动。偶尔一次它“碰到”了控制杆,结果被电击了一次。再过一段时间,偶尔又一次“碰到”了控制杆,又被电击了一次。此时,小老鼠还是不知道只要按压控制杆就会被电击。然而,这样“偶尔”的次数多了,小老鼠就学会再也不碰控制杆了。

这个实验的结论是:如果我们想要小老鼠减少某一个行为(比如按压控制杆),就要在这个行为(按压控制杆)之后给予它不想要的东西(电击)。

 根据第一个实验,我们就能推论出如何培养孩子说心里话:如果我们想要孩子增加某一个行为(比如说心里话),就要在这个行为(说心里话)之后给予TA想要的东西(理解、尊重、接纳、支持、温暖、信任)。

根据第二个实验,我们就能解释一些孩子为什么不愿意说心里话:孩子之所以减少某一个行为(比如少说或不说心里话),是因为在这个行为(说心里话)之后给予了TA不想要的东西(评论、批评、指责、讽刺、挖苦、责骂)。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例子,家长听到以后,会给孩子想要的东西(理解、尊重、接纳、支持、温暖、信任)?还是会给孩子不想要的东西(评论、批评、指责、讽刺、挖苦、责骂)?

“我今天上课时跟同学说话,被老师批评了”

“我这次考试考砸了,考了个倒数第三名”

“天天上课太辛苦太枯燥了,我觉得读书没什么用处”

“我昨天作业没有写完,老师没有批评我,可能是老师没有发现吧”

“我喜欢上班里的一个同学了”

以上话语,如果从您孩子口中说出来,您能不评论TA、不批评TA、不指责TA吗?

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
0人已踩 12人已赞

服务与支持

给力心理APP

给力心理APP
给力心理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