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文章 >

一例人际关系焦虑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人际关系焦虑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转载文章 发表时间:2015-02-10 14:06:17 1300 0 0

一、 一般资料

1、求询者基本情况

李辉,男,17岁,汉族,某中学高二理科学生,家住我市某镇农村,父母均为农民,有一妹读初三,家庭和睦。

2、个人成长史

李辉出生在乡镇农村家庭,为非独生子,家庭条件一般,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身心疾病。从小聪明好学,七岁上一年级,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在生活上父母疼爱有加,学习上寄予厚望。小学四年级时,数学考试在85分以下,受到老师的当众指责并撕毁试卷,因无法向父母交试卷而焦虑不安。初中一年级时,受到一群坏孩子的挡路拦截,当时害怕至极,以至后来担心类似事情再度发生而紧张。家长希望他能考上普通本科院校,最好学医。从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优秀,进入高中后成绩一般,但进取心很强,严格自律,偶尔一次考不好就非常难过,担心对不起父母。

3、精神状态

李辉着装整洁,求助心切,表情略带紧张、沮丧,情绪稍显低落。

4、心理测验结果

(1)SDS量表:粗分49,标准分为61,说明有轻度抑郁症状。

(2)SAS量表:粗分51,标准分为64,说明有中度焦虑症状。

(3)SCL-90量表:

总分171(超过160),总均分1.8,阳性项目数48(超过43)

     躯体化:      1.2

     强迫症状:    1.7

     人际关系:    2.3

     抑郁:        2.2

     焦虑:        2.5

     敌对:        2.1

     恐怖:        1.6

     偏执:        1.5

     精神病性:    1.7

     其他:        1.2

  说明李辉焦虑情绪明显,人际关系非常敏感,伴有抑郁和敌对,略有偏执,强迫和精神病性呈阴性。

二、主要问题

班内的几名体育特长生敌视他,有过一二次被攻击的经历,他因身单力薄就忍了下来,但心理上却产生了很大的压力,逐渐演变成孤独、焦虑,甚至是恐惧。近一个半月来心情烦躁,焦虑不安,睡眠不好,学习注意力不够集中,记忆力下降。

三、个人陈述

懵懂撞入17岁这个躁动的年龄,好难!事实好像没有我期待的那样美好。真的,我发现做人的哲学其实很丰富,也很复杂。我所期待的高中生活是平静、美丽,有纯洁的友谊,有高尚的目标,并竭尽全力欢畅地去达成目标。而如今却截然不同,伴随我的仅仅是孤独、寂寞、冷清和灰暗的色调。我逐渐发现我真的怯懦和脆弱了。我发自内心问一问,我真的很懦弱吗?口上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我不会”,但心跳告诉我,我会,真的。我内心深处埋藏着一个深远意义的抱负——考上理想大学,并且我最怕的便是脱离开这个目标。它的存在否决了我不可去干与它无关的、无意义的事情,于是我一再忍让,反而一种怪异的感觉包围了我,那就是一种虚无的怯懦,这是一个问题,而要求我必须去解决它。于是我采取了“非暴力”手段,即大方之家即国与国之间的惯用手段——和平和解。在我看来,那些同学之间的打架、对抗、仇恨及结怨,都是错误的、幼稚的,而且是可笑的。我感觉我的选择是那样的理智和大气、富有智慧。但我未曾预料到我采用逃避的方法去避免,令我产生了不安的心理,于是我更加恐惧和不安。因为我总是在逃避,所以奸邪之人更加猖狂,良善心死了的人是无药可救的。

我的心充满了孤独和恐惧 !

长期以来,我都无法得到解脱。我心中很愁苦,却得不到倾诉。每天我带着恐惧感去上课、休息。我上课时总是走神,晚休半夜总是容易惊醒。我低着头,不敢与他们面对,我知道他们每时每刻都在用恶狠狠的眼光盯着我。这严重地扰乱了我的学习与生活。我感到我自己是那样的怯懦,真的,我真的很怯懦。我甚至想不到办法去与他们沟通,我也找不到办法来消除心中的焦虑。本来,我想这样一直困扰着我,还不如真动手去打一仗,把事情闹大了,再通过家长的和解来建立一种恰当的关系,也许这样才比较好。而他们一伙人,也时不时地威胁我。现在我真切地感受到全班同学看待我用的是可怜的眼神,我感到他们都有点瞧不起我,对同学们之间的一些异常举动,我都感到仿佛是针对我的,并且我格外敏感。

这样下去,我真的受不了,我怕我忍无可忍而做出出格的事情。距离高考仅200天,我希望尽快解决,全身心投入到备战高考中。请老师指导!

四、医学检查

在我的建议下,李辉去市中医院做身体检查,胸透、心电图、血压等均正常,无器质性病变。

五、评估诊断

1、心理状态评估

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性格内向,近期人际关系紧张,焦虑不安,伴有抑郁和敌对,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欠佳。   

2、诊断标准

根据判断心理活动正常与异常的 “三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此案例应属于正常人的心理活动变化,通过李辉有良好自知力、主动求医、无典型意义的特异行为等方面可排除精神病,属于心理咨询的范围。

根据许又新教授关于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分析,本例的心理冲突特点是,一是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是重要生活事件,二是具有明显的道德性质,所以是常形,不是变形。再者,本例的病程不到3个月,为短程,精神痛苦程度为中度,社会功能轻微受损,上述三者总分为4分。许又新教授又指出,对精神痛苦和社会功能的评定,至少要考虑近三个月的情况才行,评定涉及的时间太短是不可靠的,所以不构成神经症的诊断。

本例症状是近期发生的、内容尚未泛化、反应强度并非强烈的情绪问题,能找到相应的原因,求助者的思维合乎逻辑,人格无明显异常,所以最终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3、鉴别诊断

(1)恐怖性神经症的诊断标准有三:害怕与处境不相称;病人感到很痛苦,且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对所怕处境的回避,直接造成社会功能受损。本例中求助者的恐怖因子分为1.6,虽对潜在的威胁感到恐惧,但能找到具体原因,且在主诉中可能主观夸大了这种体验,所以可排除恐怖症。

(2)疑病症是坚信自己患有某病而伴有焦虑情绪,本例虽然伴有“夜间惊醒”等躯体症状,但求助者并非过度关注身体健康,无疑病观念,所以排除此病。

(3)强迫性神经症是由于自我强怕和自我反强迫造成的精神痛苦,本例不带有明显的强迫观念,更无强迫动作,因此排除强迫症。

(4)抑郁性神经症为不典型的神经症,有明显的兴趣减退,对前途失去希望,精神不振,自我评价过低,不主动与人交往,甚至有想死的念头,伴有失眠、食欲下降等,且症状至少持续2年等,本例中抑郁因子分为2.2,呈阳性,但抑郁症状不突出、也不占主导地位,且不是首发症状,所以排除抑郁性神经症。

(5)焦虑性神经症的诊断除符合神经症的标准外,还有无明确对象和内容的提心吊胆和紧张不安,有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以及运动不安等,且病程达到6个月,社会功能受损严重,本例为因人际关系紧张导致的焦虑问题,属于一般心理问题,但不是焦虑性神经症。

(6)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求助者经历的现实刺激为一般性的,非较强烈的,内心冲突属于现实意义的,查体排除器质性病变,病程短,强度轻,内容未泛化,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

六、心理问题原因分析

1、生物性因素

求助者为17岁的高二男生,此年龄阶段的高中学生神经兴奋性较强,容易受环境作用而激动,在外部负性诱因作用下,焦虑水平会有所增加。 

2、社会性因素

① 求助者的父母等人对他的期望水平较高,他也接受这种期望,对自己的要求很高。一旦少有松懈怠慢,就会紧张、自责、焦虑,导致学习效率差。

② 学校或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大多为破坏型、攻击型等性质,由于学校和教师疏于管理,致使他们在班内产生很坏影响,对于抗挫能力低、性格内向、胆小怕事的学生而言,实在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③ 求助者家在农村,在校住宿,遇到这类问题,由于个性原因,无法向父母和班主任等倾诉心中的焦虑、抑郁等情绪体验,致使问题拖至现在,所以,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也是本例的特点之一。

3、心理因素

①认知偏差:求助者认为,班内的体育生专门和他对着干,处处找他的麻烦,对他怀有深刻的敌意,他害怕再次受到攻击,这是导致求助者焦虑的直接原因。此外,他理想中的高中生活与现实之间有较大的差距,比如他没有获得纯洁的友谊等,对高中生活颇感失落。

②负性情绪体验的经历:小学四年级时,被数学老师当众指责并撕毁试卷,后因无法向父母交代产生心理创伤;在初一时受到一群坏孩子的拦路攻击,当时害怕至极,上述负性生活事件带来的消极体验积淀于内心深处,并演化为胆怯、懦弱等人格因素,这也是导致求助者人际关系焦虑发生的重要因素。

③个性特征:追求完美,性格内向,富有幻想。

七、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咨询目标

经双方共同商定,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① 帮助求助者认识自己,改变不正确的认知;② 帮助其改善人际关系,克服自卑,促进行为改变,增强适应能力。③ 降低焦虑、抑郁情绪到中国常模(SDS﹤53, SAS﹤50)以下。

2、最终目标与远期目标

① 帮助求助者接纳别人、接纳自己,过有理性的高中生活;② 提高其应对问题、处理问题的技巧,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二)适用原理与方法

根据本例的实际,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系统脱敏疗法,辅以合理情绪疗法。

1、本例中的心理问题与求助者的认知态度是紧密相连的,选择认知行为疗法可有效解决。该疗法是通过改变求助者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其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认为错误的认知和观念是导致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根源,咨询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发现并纠正错误观念,使之改变到正确的认知方式上来。咨询师应使求助者明白他的问题是由于他对事件的认识造成的,要解决问题,首先应对认知过程更和观念进行分析,在提问和自我审查的基础上,检验其表层错误观念,进而纠正其核心错误观念,通过行为矫正技术进一步改变认知,并巩固下来。  

2、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是情绪方面的焦虑、抑郁、紧张,伴有睡眠障碍等躯体症状。选择系统脱敏法,可使求助者用放松取代焦虑。该疗法的原理是,让一个原可引起焦虑的刺激,通过现实重复和想象,同时让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引起焦虑的作用。因为肌肉松弛具有对抗焦虑的作用,利用了交互抑制的机制。

3、合理情绪疗法认为情绪并非由某一诱发事件本身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事情本身无所谓好坏,但当人们赋予它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时,便产生各种无谓的烦恼和困扰。该理论又被称为ABC理论,即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不合理信念,C代表诱发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根据本例求助者的心理状况,适宜采用这一疗法,但它与前述的认知行为疗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在咨询操作中仅作辅助之用。

(三)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1、咨询过程中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①向咨询师提供与问题相关的真实资料;   

②积极主动的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① 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

② 对咨询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

③ 对咨询方案、收费、时间等,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① 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② 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等方面的规则;

③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2、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①热爱本职工作,坚定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   

②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帮助解决心理问题;

③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权利〗

① 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②了解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和相关资料;

③提出中介或中断咨询。

〖义务〗

①介绍心理咨询的原理和方法;

②介绍国家收费标准;

③介绍自己的业务专长。

(四)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一次,每次50~60分钟,共咨询5次。

咨询收费:60元/每次。

心理测验收费:SAS :15元/次;SDS :15元/次;SCI-90:40元/次。

八、咨询过程

本例的的咨询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诊断阶段(收集相关信息,建立咨询关系,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等),咨询阶段(运用有关理论和技术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合理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巩固阶段(做好咨询的回顾与总结,巩固咨询成果,使求助者把所学运用到实际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具体而言,共有下述几次内容。

〖第一次咨询 〗   

1、运用热情、尊重、共情、积极关注等态度技巧与求助者接触,询问基本情况,了解前来求助的主要问题,建立咨询关系,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2、利用倾听、提问、具体化、参与性概述等技术给他一个倾诉的机会,把近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心理感受表达出来,有助于详细了解求助者问题的表现、形成原因、发生的背景和演变的过程,特别是探索求助者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3、说明测验的目的,进行心理测验。

4、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

5、确定咨询目标。

6、向求助者介绍系统脱敏疗法的原理,做1次全身放松训练。

7、布置作业:每天做一次自我放松训练,每次20-30分钟。

〖第二次咨询〗                           

    1、检查作业完成情况,肯定其积极态度。

    2、与求助者一起建立焦虑等级,按照0—10分从低到高排列。

    3、系统脱敏:让求助者想象引起焦虑的事件或情境,当感到紧张时,停下做放松训练(含腹式呼吸),直至不再感到焦虑。

    4、向求助者介绍认知行为疗法的原理,征求其同意。

    5、通过提问和自我审查技术,分析其表层错误观念,发现其核心错误观念。

    6、布置作业:①记录班内几名体育生恶作剧或对其不友好的表现和次数;②反思自己的错误观念、不合理信念,并记录下来。

    其中一段对话是这样进行的:

   咨询师:刚才我认真听了你的谈话,很理解你当时的感受。人际关系紧张是中学生几乎都面临的问题,你有没有发现其他同学也有过类似的情况?

   求助者:(沉默)好像有过。

   咨询师:其实,这个问题很普遍,你大可不必把这样的事情看得太重,还产生这么大的压力。

   咨询师:前面你说“做人的哲学其实很丰富,也很复杂”,说明你有过深入的思考,你能告诉我“复杂”是什么意思吗?

   求助者:就是和别人和平相处不容易,好多时候我都认为,只要我安分守己,别人就一定对我好。

   咨询师:可是你想过没有,班级中每个人的性格、爱好是不一样的,有的同学,比如体育生生性好动,喜欢通过骚扰被人,引起别人的注意,其实他们的本质是不坏的。你也这样认为吗?

   求助者:嗯,还挺好。练体育的学生文化课成绩不是很好,就是爱捣乱。

   咨询师:这样看来,他们的不友好行为并不是完全针对你的,那你所说的“他们每时每刻都在用恶狠狠的眼光盯着我”这句话还成立吗?

   求助者:(沉默)(笑一下)

   咨询师:在班内你有亲密的朋友吗?

   求助者:没有很亲密的,能谈的来的有2、3位。

   咨询师:和他们交往的情况如何?

   求助者:我性格有些内向,还有点怯懦,很少主动。

   咨询师:如果别人主动,你接纳吗?

   求助者:能接受。

   咨询师:你觉得“全班同学看待我用的是可怜的眼神,我感到他们都有点瞧不起我”,仔细想一下,你有这么糟糕和令人厌恶吗?

   求助者:(笑)有时候只是我的一点感觉?

   咨询师:是否是错觉呢。

   求助者:可能是吧。我很孤独时就这样想。

   咨询师:想法并不代表现实啊!同学们是怎么看待那些威胁你的同学的?

   求助者:可能也看不习惯吧。

   咨询师:你认为班内同学评价你和那些人谁高?

   求助者:我学习用功,又听老师的话,应该是评价我高一点吧。

   咨询师:其实你没有必要有太大压力,那些人还不会愚蠢到非理智地与你对抗,那样他们就会处于劣势,受到舆论的指责。你无需给自己施压,而应该慢慢的让自己静下心来,搞好学习,要减缓自己的紧张、焦虑情绪。

   求助者:(沉默)

 

   〖第三次咨询 〗           

    1、检查书面作业完成情况,肯定他的积极配合。其中有这样的记录:“有攻击行为的三名同学课上谈话次数有10次,胡打乱闹有15次,骂人、说脏话有10次,不爱护公物有5次,这些都不针对我。”

    之后,我利用面质、解释、内容表达、影响性概述等技术对求助者作如下反馈:

   “你写的材料我认真分析了,写得很真实、很投入。我能真切感受到你的心情。我要给你的建议是:你的认知有一定的偏差,即你认为全班同学都有点瞧不起你,对他们的举动感到异常,而且格外敏感,这是你的认知泛化,你把问题看的太严重了,有了不合理的想法,甚至产生了错觉,不应该把少数几个同学对你的异常举动泛化到其他同学身上,其实他们对你还是很友好的,你可以慢慢去体会,并逐渐纠正这种不客观的认识。再者,你的期望太高,你总是认为高中生活是平静的、美丽的,有纯洁的友谊等,但是你想过没有,现实总是不能随心,我们不能改变现实,需要改变的只能是我们的心情和感受以及处世的态度和方法。环境有时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作为咨询师我不可能改变你现在的处境,我们只有认真思考如何应对、如何适应、如何变的快乐。”

    2、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纠正求助者的核心错误观念。主要分析问题有:

   (1)有什么证据表明“我真切地感受到全班同学看待我用的是可怜的眼神,我感到他们都有点瞧不起我,对同学们之间的一些异常举动,我都感到仿佛是针对我的。”

   (2)班内那几个体育生真的“每时每刻都在用恶狠狠的眼光盯着我”?

   (3)反思“我真的很懦弱吗”?

   (4)真的存在“我总是在逃避,所以奸邪之人更加猖狂”吗?

    通过辩论,不仅使求助者认识到他的不合理信念,更要使之学会以合理的信念代替那些不合理信念,当求助者对这些信念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咨询师要及时教育和鼓励。

    3、让求助者仔细体会当下的情绪变化。以下是我们的一段对话:

   咨询师:你的改变很大,也很快,真为你感到高兴。现在我要问你的是,经过了这几次咨询,如果用1到10来表示你的问题解决的程度,或者说是你的内心满意度,用1分表示很不理想,10分表示很理想,你能给自己打几分?

   求助者:可能8分吧。

   咨询师:这很好,那你认为在什么情况下,你能打10分?

   求助者:当我不再感到那些人对我有敌意的时候。

   咨询师:那么,你认为问题是在向你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吗?

   求助者:我想是的。

   咨询师:当这个问题解决了,你想你的生活会有什么不同?

   求助者:(沉默)我会比现在更自信,更专注于学习。

   咨询师:那么,你下一步需要自己做的是什么?

   求助者:还需要自己不断地调整内心的情绪。

   咨询师:你正在做这样的努力吗 ?

   求助者:是的。我现在基本上对那些人能做到视而不见,或者说是忽略不计了。

   咨询师:能否告诉我,你所说的焦虑、孤独甚至是恐惧,在什么情况下不会发生?或者说,什么时候这个问题不再发生?

   求助者:当我专心于功课,经常自我暗示的时候,还有淡视那些人的时候。

   咨询师:这很好。这次你还希望我给你什么帮助?

   求助者:我需要鼓励和安慰。真的,我很想得到老师的帮助。

   咨询师:俗话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我认为你正在从消极的情绪中走出来,这是很好的开端,对你的学习和备考是很有利的。我想知道的是,你今后有足够的信心吗?

   求助者:我相信自己的潜力。我想进一步改变一些不合理的想法,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和备试中。

   咨询师:能谈一下你下一步的打算吗?

   求助者:我想继续调整自己的心态,经常暗示自己,逐渐地忘记这段不愉快的心路历程。

   咨询师:如果在你的面前,有一个水晶球,从中可以看到你的未来,或者说是你美好的未来,你猜你可能会看到什么?

   求助者:我可能会看到五光十色的天空。

   咨询师:我想下次在路上再碰见你时,你会有更加灿烂的笑容,你能做到吗 ?

   求助者:但愿如此,谢谢老师!

    4、布置作业:①继续观察班内几个体育生的课内外表现,是否完全针对自己?并体会当时的情绪体验。②继续坚持进行自我放松训练。

 

   〖第四次咨询〗

    1、检查上次作业完成情况。求助者告诉我,当看到那几个体育生的恶作剧或不友好的表现时,已经没有了“负性自动想法”,不再认为“我真的很懦弱”,而且逐渐“接受那些人的表现”了。 此外,他还坚持在午休和晚休时在床上进行放松练习,效果明显。

   2、向求助者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说明这种方法与认知行为疗法有相似之处,征求其同意。

   3、与求助者一起探讨:告诉他“如果你有正确的观念,就能愉快地生活,否则,错误的思想就容易使人产生情绪困扰。”在充分肯定他前述错误观念得以改变的同时,让他记住“黄金规则”,即“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但是“反黄金规则”(我对别人怎样,别人也必须对我怎样)不成立。

由于前几次咨询效果明显,所以求助者很容易接受了这种方法,并同意在今后“与不合理信念辩论”,逐渐消除“绝对化”、“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等认识。(求助者认为“在我看来,那些同学之间的打架、对抗、仇恨及结怨,都是错误的、幼稚的,而且是可笑的”是“绝对化”;认为“他们每时每刻都在用恶狠狠的眼光盯着我”是“过分概括”;认为“我的心充满了孤独和恐惧”是“糟糕至极”。)

   4、布置作业: ①你还有哪些不合理信念,自己与自己进行辩论,并记录下来。②每天找出自己的五个优点,并自我暗示。     

                

   〖第五次咨询〗 

   1、检查上次作业,让求助者讲述自己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情况。

   2、复习咨询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合理信念,鼓励求助者的改变,肯定进步,指出努力的方向。

   3、第二次心理测验:SDS、SAS标准分均在中国常模以下,SCL-90各因子均呈阴性。

   4、结束咨询。咨询师总体评价,求助者自我反思评价。

   九、咨询效果的评估 

   本案例在收集、整理临床资料的基础上,严格遵循诊断操作步骤,对求助者形成了较为科学、合理的诊断结论,运用认知行为疗法、系统脱敏疗法,并辅助合理情绪疗法,咨求双方共同分析求助者存在的不合理信念、核心错误观念,通过与不合理信念辩论,使求助者形成了正确的认知,并结合放松训练应对焦虑情绪,取得了理想的咨询效果,实现了咨询确定的所有目标。经过咨询,求助者的焦虑情绪有了明显好转,内部观念有了较大转变,存在的心理问题得到了解决,后经心理测验各项指标均属正常。   

   1、求助者自我评价:“感觉现在很轻松,心情也很好”、“对复习备考充满了期望,不管能否考上理想大学,都会以一颗积极心对待”、“和同学们的关系比较融洽了”、“学习注意力集中了,睡眠也好了起来”。    

   2、咨询师评估:根据回访和追踪观察,求助者基本消除了焦虑情绪,人际关系状况得到了改善,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对高中学习生活充满了信心,咨询的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基本实现。

   3、心理测验结果

   SDS:粗分37,标准分46分。

   SAS:粗分28,标准分35分。

   SCL-90:人际关系1.7 ,抑郁1.3 ,焦虑1.5,敌对1.4。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5年8月第1版
   2、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技能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年8月第1版
   3、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技能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年8月第1版

 

                                                                      文/ 张朴伟(二级心理咨询师) 心宇哥哥(二级心理咨询师)

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
0人已踩 0人已赞

服务与支持

给力心理APP

给力心理APP
给力心理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