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文章 >

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

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
原创首发 李志楠李志楠 发表时间:2018-05-28 14:43:23 2311 0 6

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
——小学生快乐高效学习主题之一

作者 李志楠
   现在提起小学生的学习和作业问题,似乎很多情况下与负面的消息和感觉联系在一起。甚至有报道宣称我们低估了陪伴孩子写作业和学习对家长身体的不良影响。而斯坦福教育最新的研究表明,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可以把学习看成是获得知识的过程,并享受这个学习的过程。今天我们就探讨下如何采用适当的方法培养孩子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内在的动力,从而达到让孩子爱上学习的目的。

一、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成就动机
 1、了解孩子真实感受,寻找兴趣点
    兴趣是学生具有学习动力的重要基础。家长如何从只关心孩子作业是否完成,考试考多少分数,到真正关心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乃至孩子真正的学习兴趣呢?
   作为家长我们可以从真正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做起。这种关心是真的你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他上课时对于老师讲的内容是否掌握,哪些内容是自己没有理解的;在辅导孩子作业的时候,观察孩子解题的困难,看看他在哪些学习能力方面是擅长的,哪些方面是弱势。在此基础上,看看孩子学习兴趣点在哪里,孩子学习的优势能力是什么。小学儿童在感兴趣和擅长的部分会产生自信的感觉。这种自信的感觉家长通过适当引导,能够逐渐迁移到孩子学习的其他科目上。家长通过及时鼓励孩子在某方面的小改变和进步,利用“滚雪球”效应,逐步达到帮助孩子提升学习兴趣的目的。
2、让孩子更有成就感,提升学习胜任感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提出:5-12岁的儿童处于勤奋对自卑的发展阶段,在此阶段孩子能够被生产性的工作吸引,因完成工作而自豪,这种自豪感会形成孩子胜任工作的能力品质。因此,家长在小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孩子形成对于学业的自信和自我成就感,感到自己能够胜任学习活动。家长对于孩子在学业上的小成绩要及时给予鼓励,这个鼓励刚开始可以是高频率的,随着行为的稳固,可以逐渐减少。这样,家长提供给孩子一种行为的动力,激发孩子自己学业的荣誉感,逐渐形成自我的价值感。孩子如果在学业表现上,经常有较好的表现,那么,他就会逐渐形成一种自我效能感。

二、提升学习内在动力,相信孩子的学习潜能
  简单点说,所谓的学习动力就是孩子愿不愿学,肯不肯学,努不努力学的问题。其实,孩子在2、3岁时,都是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的,凡事喜欢问“为什么”?但现实中,很多小学儿童在课堂上出现的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拖延,成绩不良的根本原因在于孩子没有自己要学习,喜欢学习的内在动力。家长可以通过帮助孩子设置学习目标,激发孩子学习荣誉感、成就感的方式激发内部学习动力。
  家长首先可以帮助孩子把外部动机转换为内部动机,引发内在学习动力。小学低年级是培养儿童学习兴趣的关键期,而小学儿童也从最开始对于学习的外在的物质奖励,逐渐向心理层面方面的学习动力转变。
其次,家长可以进一步激发孩子学习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小学生具有天生的认知驱力,他们愿意探索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作为家长可以进一步强化孩子学习的正面动机,激发孩子学习的自我价值感,让他感到荣誉感,成就感。有些家长会通过比较的方式,强调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其实这种方式的潜在意思是你不行,你比别人差。这种家长本心为激发孩子动力的方式其实是增强孩子的挫败感,让孩子觉得自己怎么做也不如别人孩子,那学习肯定没有动力了。
  此外,家长可以在激发孩子成就感、荣誉感的同时,帮助孩子设置自己学习的目标。
  有的家长会对自己孩子的能力设限,认为这些事情孩子不能很好的完成。却没有看到自己真实的孩子。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相信孩子具有的无限潜能,孩子的能力远比我想的更强。家长可以适度放手,充分相信自己的孩子,同时这种相信应是发自家长内心的,是可以让自己的孩子感受到的。

三、合理设置学习目标
   家长通过与孩子共同探讨学习的目标,来帮助孩子进一步明确每一个目标需要达到的标准。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家长和孩子协商完成,甚至可以把主动权更多的放在孩子身上。家长和孩子制定的目标越具体和量化越好。同时家长可以协助孩子了解自己目前在学业上的优势,自己付出的努力,自己目前取得的成绩,和制定目标之间的差距,目前自己做的改进策略和资源等内容。

  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家长可以根据教育最近发展区的规律,即制定的目标是孩子“跳一跳”可以达到的目标,而不是太大、太高的目标。家长和孩子一起在制定目标后,可以从小的奖励开始,鼓励孩子逐步完成目标。对于孩子的奖励,最好以满足其精神需要为主,比如全家的一次游玩、看一场孩子喜欢的电影等等。
四、家庭良好的支持氛围
   小学3、4年级的孩子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快速发展时期,他们强烈要求家长的尊重。因此,家长此时期的关键任务是营造良好、积极、愉快、自信的家庭学习氛围。试想下,每天孩子回家,在固定的地点,开始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如果这种学习与家庭中愉悦的氛围、家长的积极鼓励建立积极的条件反射,那么孩子的学习活动可能就充满了积极的情绪。反之,孩子一回家,面对的氛围是家长语气不佳、持有怀疑态度的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质疑,那么孩子的学习活动可能和家庭氛围建立消极的条件反射。
   因此,家长需要真正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家长对于孩子在学习方面出现的不良表现,尽量使用正面方式进行提出建议,这种建议可以用这样的表达方式,如“你已经做得很好了,如果你在做题的检查方面,再认真一些,是不是会更好些,妈妈相信你能做到。”此外,不要对孩子的行为贴上负面标签,比如“你就是马虎、你也就得这几个分了,你不行!”这种负面的标签不但不起到教育的作用,还起到一种副作用。家长这种表达方式在孩子理解来就是“既然妈妈都认为我不行,那我就真是不行,不论我怎么努力,妈妈也认为我不行”。
  父母越是专注于改变自己,注意自身在孩子面前的榜样作用,就有利于孩子的改变。孩子在学习方面其实都有自己的一些想法,也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尤其是高年级孩子。每当孩子考到不好的成绩,他内心也是很难过,并对自己的能力也会有一定的怀疑,这时候家长要做的是肯定孩子的能力,以问题为导向,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指责。
家长在创造了一个和谐、自信的家庭氛围后,利用自身的榜样作用,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状态,在和孩子良好的沟通基础上,培养孩子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内在动力,达到让孩子真正爱上学习的目的。

 

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
0人已踩 6人已赞

服务与支持

给力心理APP

给力心理APP
给力心理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