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文章 >

爱所不能承受之重(家庭软暴力)

爱所不能承受之重(家庭软暴力)
原创首发 任海涛任海涛 发表时间:2021-10-03 13:42:32 1577 1 27

      “爸爸妈妈,若有来生请别再爱我......还是来生不见了吧......”

      这是一个中学生最后的绝笔,父母瘫坐在地上泣不成声,痛哭流涕,可是一对如此爱孩子的父母到最后还是不知道问题出在了哪里。

      在孩子心理,父母是如神一样神圣威严的存在。父母享受着孩子神一样的爱重,却也对孩子拥有着宇宙最强大的影响力。而我们也都知道父母爱的伟大,甚至有些父母愿意为了救孩子而选择牺牲自己的生命。可为什么到最后落得亲者反目、家破人亡。希望这样一篇文章能够与做父母的和未来要做父母的朋友们分享,无论你是未雨绸缪还是亡羊补牢,让我们一同警醒。这篇文章不是否定父母之爱的伟大,而是为了成全家长对孩子的爱,请爱的更纯净一些,请爱的更能贴近孩子的需要。

      当爱冠以暴力色彩的时候,父母就不知不觉的变成了暴力执法者。

      人生短暂,犹如白驹过隙,每当你静下来思考的时候,你会惊人的发现你过去从不曾拥有什么,未来也带不走什么,唯一能带走的就是跟随你多年的记忆。这些记忆包含了苦辣酸甜。你的人生已经过半,孩子的人生才刚开始。如果你不希望孩子步你后尘,如果你想要自我救赎,如果你希望孩子未来是幸福的。请你认真仔细的想一想,你是否愿意和孩子一同成长,为自己和孩子塑造一个值得带走的回忆呢?我的人生理念就是及时止损可以让你一生平安,高效沟通可以让你梦想成真。

      所以,停止暴力沟通就是及时止损,学会高效沟通可以给孩子健康的一生。

      今天我们分享的主题是爱的暴力。

      相信所有人都知道暴力的存在,但是最影响一个孩子是否能够健康成长的并不是外在的暴力,看看那些能够面对外在暴力而勇于反抗的孩子,能够很好保护自己人就应该清楚了。而最不易觉察的,让孩子无力反抗的却是家庭暴力,特别是被冠以‘爱’的色彩的时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响,决定了孩子的一生是否会幸福。

      司法定义家庭软暴力是如何说的?家庭软暴力,又称家庭冷暴力、精神暴力,不是以直接的肉体打骂对家庭成员进行施暴,而是通过冷漠、歧视、拒绝与家人沟通的态度和行为,对家人进行漠视的一种软暴力形式,通过精神伤害的方式来重创对方。家庭软暴力的伤害性在于其精神性、无形性。如果说暴力是对人肉体上的伤害,那家庭软暴力就是对人精神上的折磨,可以说,家庭软暴力所造成的精神伤害远远大于一般暴力造成的肉体伤害。

      心理学家把暴力分成了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硬暴力,第二种是软暴力,第三种是冷暴力。

      所谓硬暴力就是施暴者直接对受害者的身体造成伤害,其结果是身体伤害可能几天就能痊愈,但是心理伤害却有可能一辈子都无法愈合。而这种硬暴力伤害的行为是显而易见的,容易觉察的。

      相比较硬暴力,软暴力是我们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重点。因为软暴力的普遍性几乎覆盖到了每一个家庭。软暴力的特点具有极强的隐秘性,不易被察觉,容易被伪装,带有欺骗性,容易混迹于爱的行列里,甚至是被堂而皇之的冠以爱的名义,不知不觉的在摧残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所谓软暴力也叫语言暴力,就是通过语言对孩子进行攻击,对他们的身心带来伤害。硬暴力伤害的是肉体,软暴力伤害的是人的心灵和精神世界。从某种程度上说,软暴力的伤害甚至比硬暴力更为严重。但是由于软暴力的伤害是无形的,我们从外面很难察觉到,往往很容易被大家忽视。那些走极端的孩子有可能就是因为长期遭受软暴力带来的结果。软暴力会严重干扰孩子的健康成长、学习、生活、工作事业、婚姻情感、养育下一代,这是一生的影响。而且长期在精神暴力下长大的孩子,很容易对社会造成很不好的影响,严重危害社会的长治久安。

      心理学家指出对孩子在言语上,生活,精神上进行威胁,恐吓。这种形式的暴力往往会给孩子在精神和心里上损伤,这种伤害往往比硬暴力更加可怕,使得人长期处于紧张的状态当中,会导致各种的精神疾病。

      心理学上相关研究发现,每一种心理疾病,追根溯源,其实都是童年时期遭遇的创伤。父母经常对孩子使用语言暴力,会让孩子做事优柔寡断,自卑、不自信;胆小、懦弱,没主见;性格孤僻,不善交际;暴躁、容易发展成攻击自己或攻击他人。而更重要的一点是,这些孩子普遍缺乏安全感,对亲情有一种本能排斥,不知道怎么和家人相处,长大后不知道怎样和亲密的人相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常常会有委屈感、被控制感,感情变得脆弱易激动,心理上常常处于孤独状态。

      那么一般父母的语言暴力有哪些呢?

      家长暴力的行为和表情具体表现形式,或横眉立目或泪流满面、或声高八度或委屈哀怨、或轻蔑斜视或嘲笑讥讽、或摔杯砸碗或哭闹上吊,或喋喋不休或默不作声、或讽刺侮辱或贬低压抑,或威胁恐吓或抱怨哀求,或嘲笑揭短或排挤孤立、或经济控制或生活限制。

      常见的语言表达。

      以偏概全的表达:

      “你怎么什么都不会”“你总是......”“怎么每次都记不住”“我都说了多少遍了,你就是记不住?”“怎么老也听不见呢?你是不是聋了?”“怎么总是这么不听话”“我早就把你看的透透的了。”

      威胁恐吓的表达:

      “闭嘴、你怎么总是不听话。”“我再也不管你了、我不要你了、滚。”“再哭就把你扔出去!”“不听话就让警察/小偷/人贩子/把你抓走。”“离我远点,别来烦我!”“我不是你妈,别叫我……”“小东西,还反了你了。”“当初怎么没掐死你呢。”“笨蛋、没用的东西、哭什么哭,你还有脸哭呢。”“你是我生的,就得听我的”

      人格侮辱的表达:

      “你配么?”“生了你就倒了八辈子的血霉、当初就不该生你。”“你真给我丢脸。”“生头猪都比生你强”

      否定不信任的表达:

      “不行,你不行”“你就是故意的”“有什么好解释的”“别逗了,你不行。”“你一撅尾巴,我就知道你要干什么。”“别解释了,我早就不信了。”

      嘲笑讽刺挖苦的表达:

      “能指望上你,黄花菜都凉了”“你要能行,我管你叫妈。”“你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还能干什么?”“就你,你还能干点儿啥?”“你可真行,这种事儿你都能干出来。”“我们这个孩子就是馋/懒/不爱学习/说谎”

      经济控制的表达:

      “养你就够费劲的了,你还有脸要零用钱”“不考第一名,别想要钱”“拿不出好成绩,啥也别买”

      生活限制的表达:

      “学习这么差,就知道玩儿”“学校作业做完了,赶紧再做两个小时习题集”“考这么差,周末活动取消了”

      贬低压抑的表达:

      “长大了也是个没出息的东西,到时候扫大街都没人要你。”“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怎么就你不行呢?”“这辈子你都别想了。”“你说什么都没用。”“别说了,闭嘴吧。”

      还有另外一种类型对孩子的伤害也是极深的,往往都包裹这“爱”的外衣。

      “我这都是为你好啊。”“爸爸妈妈不行了,以后就指望你了。”“爸爸妈妈为了你不容易,你要有良心呐。”“我们还不都是为了你吗?”“你一定要好好学习,这样才能对的起爸爸妈妈。”“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爸爸妈妈造了什么孽,摊上你这样的孩子。”“我们就是操心的命。”“要不是你,我至于这么累吗?”“要不是因为你,我早就和你爸离婚了。”“我这一切都是为了你啊”

      脱口而出的糟糕的话不仅给孩子起了不好的榜样,语言暴力对孩子的伤害远比模仿更恐怖。曾经看过一份研究报告,我们解一时之气对孩子吼出的糟糕的话,影响孩子的严重和深远程度让人难以想象。

      一、损害孩子的大脑

      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发现,言语暴力会损伤孩子的大脑,最突出的是对大脑胼胝体(主要负责两个大脑半球间传递动机、感觉和认知信息的区域),海马回(负责管理情绪的大脑区域),和前额叶(负责思考和决策的大脑区域)的负面影响。当外界对孩子施以持续的言语暴力和辱骂时,孩子的大脑会启动应对式的调节,来让自己适应恶劣的环境。小时候经常被父母责骂的孩子,长大之后依然会谨小慎微、努力讨好身边的人。童年的经历已然彻底改变了他的大脑,很难再恢复。

      二、导致孩子自我否定

      爸爸妈妈经常性的责骂、批评,会逐渐内化成孩子的自我批判,最终导致他们的自我否定。遇到事情时,首先想到的--我不行,都是我的错,不受欢迎,陷入无理由的自我否定、怀疑、消极的情绪中,让孩子无法更好地处理健康的人际关系,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会出现抑郁、狂躁等心理疾病。

      三、影响孩子的性格

      经常对孩子发脾气,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长时间处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性格也会变得火爆,任性,冲动,甚至很容易和别人发生分歧,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四、埋下暴力倾向隐患

      孩子的心发育还不健全,容易受外界影响作出不理智的行为。他们受到侮辱和伤害以后,一般无从发泄,只能将这些情绪积压下来或采取极端的自我毁灭的方式加以反抗。自我防御机制是个体无意识或半意识地采取的非理性的、歪曲显示的应对焦虑、心理冲突或者挫折的方法,是自我的机能。有些孩子还可能会将宣泄的对象指向外界,他们不再相信身边的亲人,对这个社会产生排斥,从而会做出危险行为报复社会,如侵害他人安全的行为。

      语言暴力真的会变成一把凶器,它不会在孩子身上留下伤痕,却能在心上投下永不散去的阴影,甚至让青少年误入歧途,毁掉他们的一生。

      如何避免对孩子软暴力呢?

      第一、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家长自己有情绪的时候要学会成长,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别拿孩子撒气。当孩子犯了错,可以先听听孩子的想法,不要急着给孩子贴标签,扣帽子,有时孩子做的事跟我们看到的可能是有出入的。

      家长要清楚你是在什么情况下会伤害孩子的?不听话,淘气,闯祸等等是吧?总之概括起来一句话就是你认为孩子犯错的时候是吧?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啊,我们大人犯错误也会捶胸顿足,也会特别后悔,这个时候我们会不经意间跳出一句内心对话来进行自我安慰。叫什么呀,叫吃一堑长一智。我一定长记性,下次再也不犯类似的错误。那为什么不给孩子吃一堑长一智的机会呢?

      孩子犯错误是他成长的必然经历。他就是在错误当中成长的,他犯了错误之后,自我羞耻感得到激发、他的自律意识得到提醒、他的自我反思的能力得到提升、他总结经验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他的见识得到提升,并且经过练习而稳固能力,他的能力就会有一个又一个的飞跃。

      关键就是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你如何指引。假如说孩子在学校学习下降了成绩不堪理想了。一定要分析孩子背后的真实原因。假如说孩子成绩不好了,谁最不高兴谁最不开心啊?孩子呀!孩子如果能的100分的话他绝对不会考个80分回来为了气你。可以用这样的对话和孩子沟通,“儿子你努力了就好,我记得你上次考了50分吧,这次考了75分,你看,这么短的时间你能取得这么大的进步,你一定用了一些好的方法,是通过你努力的结果得来的。(我们不一定要说是什么方法, 他自己就会总结经验,好的经验他总结出来之后就会经常使用),爸爸相信你一定行的,是不是? 爸爸真为你感到高兴,我相信你下次能做的更好。再比如,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他能把自己的屋子收拾干净,我们说“哎呀儿子啊,你把屋子收拾干净整齐啦,你看你这么小经过你的努力能把自己的屋子整理的这么干净,你真太棒了。妈妈真为你高兴。妈妈相信你以后会做的更好。”那么我们怎么解读孩子的这些现象,网瘾,逃学,早恋,说谎,学习不好啊等等,这些种种现象都叫表面现象。你只盯着表面现象,是不可能从本质解决问题的。

      第二、尊重孩子,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需要自由,自己决定一些做事情的方法,孩子长大以后,家长要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放手,让他们去决定和承担一些事情的后果,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即使达不到最好的结果,家长也可以用尊重的态度,帮助孩子在跌倒和错误当中成长的更好。把孩子当成人一样,尊重孩子的精神人格,尊重他付出的努力,尊重他的好意,尊重他的与众不同,尊重孩子说话的权力,尊重孩子的情绪等等等等。我们要把他当作平等人对待,有话好好说,有事平等协商,孩子的被尊重的心理需要被满足,孩子必然可以通过父母的尊重行为也就学会了尊重他人的能力和习惯。自尊心自然就诞生了。我们之前说的指责打骂,否定,贬低等等行为,都会极大的破坏孩子的自尊心。更加不要当众羞辱,打骂,指责,贬低 孩子,保住他的自尊。孩子的自尊心就会健康的成长,有了自尊孩子就会尊重自己, 他才开始会想把办法让给自己有尊严的活着。

      最后和家长分享一句话:正是因为爱,所以每句话都要好好说。

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
1人已踩 27人已赞
作者文章
作者主页
语音通话 私聊
相关阅读更多

服务与支持

给力心理APP

给力心理APP
给力心理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