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爱情的心理效应
编译首发
黄恢兰
发表时间:2022-06-15 16:57:16
1658
0
10
说到爱情可能会有人好奇,我一定要有爱情吗?我自己过不好吗?那么如果谈了恋爱,那一定是要结婚的吗?当我在谈恋爱的时候,我的男女朋友和婚姻伴侣一定是要一致的吗?也有人会好奇说,俗话讲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又是什么?当然,当激情和浪漫退去之后,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是不是会令人感到困惑和失望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其实对喜欢和爱有了不一样的理解和体验,现在的人们也许对于恋爱,婚姻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感受,也许多了一份担心,少了一份勇气,同时在对待持久的恋爱婚姻的态度上也有了一些也许跟以往不一样的观点。可能会使用约会的软件,不会拒绝一夜情等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人们对于爱情的态度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变化:第一,变化是在文化价值层面,人们可能开始会思考,爱情是一定要拥有的还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情感体验;第二,在关于性欲的层面,人们开始思考,爱情中究竟是应该要有性还是其实可以是一种无性的生活?第三,对于性取向,社会也有了不同的观点和认识,一定是异性之间的吗?还是同性之间,其实也可以相爱?第四,面对社会的发展,婚姻状况也有人开始有了不同的见解,爱情是真的只专属于婚姻,还是可以保留给第三者。随着爱情的发展,人们对于爱情和爱的想法有了更多元的视角。
爱情首先是一种情侣间的人际关系,他也是人际吸引中最强烈的形式,是心理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另一个个体产生的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所以他和简单的喜欢,可能并不完全的等同。人和人之间为什么会有吸引力呢?著名情绪心理学家克和伯恩提出,人与人之间产生吸引力,最基本的假设就是他人的出现,对我们是有奖赏意义,他指的并不是直接的物质,有可能也包括了间接的奖赏,不易觉察的一些因素,比如说我们获得的一些欣赏赞美,或者让我们内在愉悦的这种感受。
常见的人际吸引心理效应包括六点:第一个是临近性,我们经常讲日久生情或者曝光效应,当一个人可能会跟千百万个潜在的合适的对象进入爱情,但实际上,由于现实的原因,时间、空间的原因,他可能只是遇到很少的一部分人,因此,在实际生活中,谁离你比较近,很大程度上也会决定你会与谁相见,并可能发展出亲密关系。当然,根据曝光效应来讲,当我们更熟悉彼此以后,可能会发展出更好的亲密关系,但是也有可能,如果我们彼此产生的是负面的感受,那可能过度的接触反而会让我们无法持续好的情侣关系,所谓距离产生美。第二点是长相的吸引力,我们会发现人们会倾向于外貌俊美的人,他们会让人感觉到更讨人喜欢,更好相处,因为在人们的内在心理会感受到的就是好的。当然,也有网上一些段子说道,只要男朋友长得帅,吵架次数不过百。所以可以看到长相吸引力其实也是一个指标。当然,长相吸引力,其实是我们产生爱情萌芽的其中一种可能性,但它并不是唯一的指标。第三个人际吸引的效应叫互惠性,通俗来讲,就是礼尚往来,我们会更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每个人都有被人接纳的想法,都有被人关注的期待,而我们会更愿意接近那些愿意接纳我们的人,而不是拒绝我们的人,也就是我们开展或者产生爱情萌芽的时刻,其实对方更能够跟我们建立起爱情关系的人。第四个人际吸引的心理效应是相似性。我们会喜欢与我们相像的人,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所以人际间的这种相似性的吸引力,它包括了我们的态度,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爱好,我们的性格。第五个心理效应是障碍,有时候我们认为得不到的就是最喜欢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告诉我们,越得不到的,我们就越想要去争取,特别是当爱情的关系受到外在力量干扰的时候,其实会让恋爱的双方更加同心同力,一致对外去共同反抗外在的阻挠,反而他们的关系并不会因为外在的力量而变弱,而会更加的增强,而这种恋爱的同盟也会更加的牢固。第六个人际吸引的效应是跟生理因素有关的,也就是在特定的场合可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以为这种心里的感受其实是遇见了对的人,有一个非常经典的社会心理学的实验是由英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唐纳德·赫顿做的一个著名的吊桥实验。实验是这样的,实验地点是一座高危的一座旅游观光桥。实验员是一个经过训练,但对实验预期一无所知的美女。美女实验员站在桥的中间,当发现18-35岁的单独男性心惊胆战地走到美女实验员的身边时,让他做个心理问卷看图讲故事,如果想知道结果,可以打她电话,留了电话C.另一个对比实验是在一个结实的石桥上,其他条件不变,留下电话D。一段时间后,大部分打电话来的都是C,极少数电话是D。再对比讲的故事,按照限制级分为1-5个等级,C的分数更高,话题更火辣。对美女的好感度更高。是上高危观光桥的人的人,更重口味吗?于是,再做了对比试验。那些想上高危观光桥的人和从桥上下来10分钟以上的人与石桥上的人相比没啥区别。在一个安全的实验室里,参与者受到一点惊吓,也会对美女的好感度增加。通过吊桥实验,我们更能够清楚地知道,生理因素可能会让我们对情感产生怎样的不同感受。
身心是一体的,爱既是心理上的,也可能是身体造成的,大脑有时就是那么容易被欺骗,用这种方法可以制造爱情中的小惊喜。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其实对喜欢和爱有了不一样的理解和体验,现在的人们也许对于恋爱,婚姻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感受,也许多了一份担心,少了一份勇气,同时在对待持久的恋爱婚姻的态度上也有了一些也许跟以往不一样的观点。可能会使用约会的软件,不会拒绝一夜情等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人们对于爱情的态度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变化:第一,变化是在文化价值层面,人们可能开始会思考,爱情是一定要拥有的还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情感体验;第二,在关于性欲的层面,人们开始思考,爱情中究竟是应该要有性还是其实可以是一种无性的生活?第三,对于性取向,社会也有了不同的观点和认识,一定是异性之间的吗?还是同性之间,其实也可以相爱?第四,面对社会的发展,婚姻状况也有人开始有了不同的见解,爱情是真的只专属于婚姻,还是可以保留给第三者。随着爱情的发展,人们对于爱情和爱的想法有了更多元的视角。
爱情首先是一种情侣间的人际关系,他也是人际吸引中最强烈的形式,是心理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另一个个体产生的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所以他和简单的喜欢,可能并不完全的等同。人和人之间为什么会有吸引力呢?著名情绪心理学家克和伯恩提出,人与人之间产生吸引力,最基本的假设就是他人的出现,对我们是有奖赏意义,他指的并不是直接的物质,有可能也包括了间接的奖赏,不易觉察的一些因素,比如说我们获得的一些欣赏赞美,或者让我们内在愉悦的这种感受。
常见的人际吸引心理效应包括六点:第一个是临近性,我们经常讲日久生情或者曝光效应,当一个人可能会跟千百万个潜在的合适的对象进入爱情,但实际上,由于现实的原因,时间、空间的原因,他可能只是遇到很少的一部分人,因此,在实际生活中,谁离你比较近,很大程度上也会决定你会与谁相见,并可能发展出亲密关系。当然,根据曝光效应来讲,当我们更熟悉彼此以后,可能会发展出更好的亲密关系,但是也有可能,如果我们彼此产生的是负面的感受,那可能过度的接触反而会让我们无法持续好的情侣关系,所谓距离产生美。第二点是长相的吸引力,我们会发现人们会倾向于外貌俊美的人,他们会让人感觉到更讨人喜欢,更好相处,因为在人们的内在心理会感受到的就是好的。当然,也有网上一些段子说道,只要男朋友长得帅,吵架次数不过百。所以可以看到长相吸引力其实也是一个指标。当然,长相吸引力,其实是我们产生爱情萌芽的其中一种可能性,但它并不是唯一的指标。第三个人际吸引的效应叫互惠性,通俗来讲,就是礼尚往来,我们会更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每个人都有被人接纳的想法,都有被人关注的期待,而我们会更愿意接近那些愿意接纳我们的人,而不是拒绝我们的人,也就是我们开展或者产生爱情萌芽的时刻,其实对方更能够跟我们建立起爱情关系的人。第四个人际吸引的心理效应是相似性。我们会喜欢与我们相像的人,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所以人际间的这种相似性的吸引力,它包括了我们的态度,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爱好,我们的性格。第五个心理效应是障碍,有时候我们认为得不到的就是最喜欢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告诉我们,越得不到的,我们就越想要去争取,特别是当爱情的关系受到外在力量干扰的时候,其实会让恋爱的双方更加同心同力,一致对外去共同反抗外在的阻挠,反而他们的关系并不会因为外在的力量而变弱,而会更加的增强,而这种恋爱的同盟也会更加的牢固。第六个人际吸引的效应是跟生理因素有关的,也就是在特定的场合可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以为这种心里的感受其实是遇见了对的人,有一个非常经典的社会心理学的实验是由英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唐纳德·赫顿做的一个著名的吊桥实验。实验是这样的,实验地点是一座高危的一座旅游观光桥。实验员是一个经过训练,但对实验预期一无所知的美女。美女实验员站在桥的中间,当发现18-35岁的单独男性心惊胆战地走到美女实验员的身边时,让他做个心理问卷看图讲故事,如果想知道结果,可以打她电话,留了电话C.另一个对比实验是在一个结实的石桥上,其他条件不变,留下电话D。一段时间后,大部分打电话来的都是C,极少数电话是D。再对比讲的故事,按照限制级分为1-5个等级,C的分数更高,话题更火辣。对美女的好感度更高。是上高危观光桥的人的人,更重口味吗?于是,再做了对比试验。那些想上高危观光桥的人和从桥上下来10分钟以上的人与石桥上的人相比没啥区别。在一个安全的实验室里,参与者受到一点惊吓,也会对美女的好感度增加。通过吊桥实验,我们更能够清楚地知道,生理因素可能会让我们对情感产生怎样的不同感受。
身心是一体的,爱既是心理上的,也可能是身体造成的,大脑有时就是那么容易被欺骗,用这种方法可以制造爱情中的小惊喜。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
0人已踩
10人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