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心理
首页
心理咨询
品质
倾诉热线
低价
心理文章
心理测试
心理论坛
下载
登录
|
注册
心理论坛
>
2020
>
0715
>
20625856
匿名
1276天前在线
2020-07-15 18:03:39
抱抱TA
回复
小兔汤姆成长系列书,很精致的一套小书,适合出门带。《汤姆去农场》《汤姆踢足球》《汤姆生病了》等等哈哈
3个拥抱
12条评论
412次阅读
网友
里名心理咨询师
2025-01-13 06:59:20
培养生活习惯认知比较好
咨询师
邓日良
你好!
2020-07-15 18:05:18
你好
价格才50几性价比高
想看的可以看不想看设置免打扰哈
咨询师
王金波
暂不支持播放语音
2020-07-15 18:10:23
咨询师
王金霞
暂不支持播放语音
2020-07-15 18:11:55
咨询师
王 宇
你好
2020-07-15 18:18:16
咨询师
李凤秋
0
这里是心理咨询平台。你想得到怎样的心理帮助呢?
2020-07-15 18:20:40
网友
蚂蚁
0
你家孩子好幸福,用心的妈妈,孩子几岁了?
2020-07-15 19:02:55
提交回答
心理论坛
最新
热门
悬赏
相关问题
我的
男 我想到以前的经历特别是小时候的经历是影响人的一生的,如果还是按照那时的思维和认知去看待这个世界,看待周围人的话势必会扭曲现状的,会对自己生活不利的,因为环境变了,周围的人成长了而自己的思维还停留在小时候,没有成长。怎么办?遇到了被孤立被冷漠在学校里?
0个拥抱
14条评论
611次阅读
2800天前
男 我曾经是个非常在意别人对我的评价和看法的人。 这一点一直令我很苦恼,我也一直想极力摆脱。但到后来不管怎么尝试却只都令我变得愈发敏感,愈发的在意别人。 通过不断地摸索,直到两年前我才彻底的摆脱了别人对我的看法的影响,我成为了一个无条件地接纳自我,不会被任何的评判与对比影响的活的很轻松的人。 在这里,我将我的经验分享给你。全文一共八千多字,我相信看完这篇文章后,你就能够放下对于别人看法的在意了。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父母总会以一些很严苛的标准来要求我,他们总是告诉我:你还不够好,你还不够优秀。 他们也很少会夸赞我,给予我正面的评价,总是会拿我和别人家的孩子作对比。 这就造成了我从小以来一直都是:以别人的评判标准来看待自己,试图去满足别人的期待。 别人对我的赞同或否定都会对我的情绪造成很大的影响。 不知道、也不会去表达自己的需求。 在某种程度上,我还会有一些讨好别人的倾向。 后来踏入咨询行业,接触了很多也是被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而困扰的来访者,我发现几乎是所有的这类人都有一个共同点:童年时总是被父母或抚养者要求成为他们所期待的人。 这一点是导致我们总是会过度在意别人看法的根本原因。 我们和父母的相处模式几乎是造就我们未来的一切认知、行为模式的模板。但也要意识到,这是也只是一个模板而已,在我们今后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和别人的相处与互动,令我们的这些认知和行为获得了反馈和强化,由此,「在意别人的看法」才真正内化为我们的一个「基本习惯」与「核心信念」。 随着心理学的发展与迅速普及,许多心理学的概念被大众所熟知,而很多概念在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被夸大和绝对了。「原生家庭」这个词就是其中之一。 人类的归因倾向就是习惯于在根源处寻找答案,所以「原生家庭」这个词就几乎成了公认的心理病症的根本原因。 但实际上我们必须意识到,童年经历只是导致我们的问题的一个「触发因素」而不是全部的原因,事实上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对于我们童年行为与认知模式的强化和重复才是导致我们问题的主要因素。 「在小的时候会被父母要求成为他们所期待的人」,有这样童年经历的人并不在少数,但还是有很多人虽然有这样的经历,却并没有在长大后成为像你我一样会过度在意别人看法的人。 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了原生家庭的确令我们在一开始产生了这些问题,但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完全是有机会、也能够摆脱我们的这种认知模式的。 比如说你拥有了一群接纳你的伙伴、你在学校里成绩很好不断地从别人那里获得正反馈就形成了「无条件自尊」、你力气很大你们班的同学都很怕你等等,这些都是有可能改变我们的认知模式的外因。 另一方面,即使你已经清清楚楚、完完整整的知道了你童年时和你父母的相处方式,你明确的了解了你父母对你的哪些做法令你变得这样在意别人的看法。 但是然后呢? 然后如果你想彻底改变这个问题,还是要从你「现在」的认知与行为模式入手,只有把你的认知与行为习惯改变了,问题才能够解决。 并且,甚至是我们只需要把你的认知行为习惯改变了,即便我们不知道原因,那你照旧能够完全摆脱这个问题对你的困扰。 所以说了这么多是要你理解什么呢? 是要你理解,不要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于过去,归结于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是导致你现在问题的触发因素,但也只是一个触发因素,仅此而已。 有非常多的人会把所有的问题都推给原生家庭,并非常悲痛的说:我真的没有办法放下,我真的很痛苦,我好难过。都是过去的错。 把问题完全归结于原生家庭的唯一好处就是,你可以说所有的错误都是父母造成的,这样你就能继续逃避自己的责任和你应该去面对的问题,这样你就能变得很“轻松”了。 我们必须意识到,去追究是谁的错、追究什么原因,这对我们的问题的解决,并没有任何的用处。 我们要做的只是针对问题,寻找解决办法,然后做出改变,问题就解决了。 如果你只会痛苦的哭诉“我好难过”而什么都不做,这才是导致你不断地被问题影响的根本原因。 在明确了唯有付出行动才能解决问题这个前提之后,我们来看一看导致你过度在意别人看法的「直接原因」。这些直接原因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 1.过度在意别人看法的一个最重要的直接原因是:害怕得罪别人。 毋庸置疑,这是任何一个会过度在意别人看法的人的潜意识里都有的一个核心信念。 你害怕和别人起冲突,你害怕别人对你发火,你害怕别人冷落你,你害怕别人对你使用暴力,你害怕别人抛弃你。 而这一切害怕的本质,都是对于「死亡危险」的恐惧。 这种恐惧来自于我们问题的触发因素:父母要求我们成为他们期待的人。在童年时期,父母是我们能够生存下去的唯一保障,得不到父母的认可,无法满足父母的期待,这就意味着我们有被他们抛弃的风险。而对于儿童来说,被父母抛弃,就意味着死亡。 对于这种死亡风险的恐惧促使着我们不得不去试图满足父母的期待。 2.自卑。 导致自卑的
1个拥抱
16条评论
1611次阅读
2720天前
孩子5岁前,请不要对他说反话 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 2018-11-22媒体人 关注 作者:拉小姐(富书签约作者) 小时候,我最害怕的就是父母说“不要我了”。 每次一听到这句话,就一边哭,一边拽住他们的腿,哪里都不让他们去,生怕他们走了,就不回来。 所以,总是像跟屁虫一样跟着他们。 前几天,听朋友小米说,在参加一次聚会中,大人们拿她儿子开玩笑说“不要他了”,导致他哭了好几天。 直到她和老公都信誓旦旦地对孩子说:“我们不会不要宝贝的”,他才开始笑了起来。 很多大人可能会因为情绪不好,或者开玩笑,特别喜欢和孩子说反话。 反话似乎满足了大人的情绪发泄,但对孩子的心理却是一种伤害。 常常以为孩子还小,不会记得,其实他们只是不会表达而已。 孩子很单纯,很容易相信自己的所听所闻,儿童心理学鼻祖阿德勒曾说:“孩子的感知能力很强,但是对世界的解读能力不够。” 所以,亲子教育切记说反话,特别是在孩子5岁之前。 这里所说的反话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一、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为了达到自己想要的教育效果,而故意说的气话; 二、以及不知分寸的玩笑话; 三、正话反说。 儿童专家认为: 2-5岁的孩子,正处于语言和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虽然词汇量突飞猛进,但是对语意及寓意的理解却仍处于发展中,所以很容易曲解一些不明确的话语。 5岁之前的孩子思维很简单,对于大人说话的内容的理解是“一是一,二是二”式的简单直白,他们还不能理解家长的“一语双关”或者语言背后的深刻含义。 如果家长经常说反话,他们会很困惑,这非常不利于亲子之间的沟通。 记得,在小外甥汉堡五岁那一年,姐姐带着他看了电影《唐山大地震》。 当时,姐姐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教育一下儿子,让他要懂得爱护环境,随便破坏玩具就会制造许多垃圾,就是间接地破坏环境。 她一边看电影,一边对汉堡说:“看到没有,不爱护玩具就等于破坏环境,就会有地震,房子就会崩塌,我们就没地方住了。” 没想到,姐姐随意这么一说,小汉堡居然记得非常清楚。 看完电影那几天,到了下午3点,他就开始紧张了,他总记得地震就是在下午发生的,所以,他不敢睡午觉。 而且,每个晚上都要大人陪着睡,怕自己睡着了,地震来了,房子塌了砸到自己。 看得出来,他心里充满了恐惧。这种状态,持续了两个多星期,直到姐姐和姐夫向他保证不会有地震,他的心情才慢慢平复下来,才敢关灯睡觉。 很多时候,大人的不经意的玩笑话,都会成为孩子心灵上的烙印。 因为他们生活经验缺乏,对大人说的玩笑,往往会信以为真。 跟小孩子开玩笑,或者说反话必须三思而行,因为这样会影响亲子关系。 舅妈经常说表哥不顾家,好几个月都不打电话回家。其实,不是表哥不顾家,是他不知道怎么和舅妈沟通。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她和表哥之间的沟通障碍从小就开始的。 小时候,我和表哥关系最铁,他活泼开朗,十分好动,虽然有时候很吵闹,但却怀揣着一颗好奇的心。 他常常想尝试做家务,但总是出故障,例如洗碗总是会一不小心把碗都打碎了,帮忙扫地时,总是弄得满地狼藉,有时候说要帮忙收拾屋子,却是翻箱倒柜,把原本整齐的屋子搞得乌烟瘴气。 好动是大部分幼童的特点,可是舅妈总是一半严肃,一半开玩笑地说:“你这个小笨蛋,整天捣乱,越帮越忙,你想累死妈妈吗?” 每一次被舅妈这样说了之后,表哥都会偷偷地躲在角落里,闷闷不乐。久而久之,他不爱捣乱了,但也不爱跟舅妈说话了。 其实,舅妈只是想让表哥记住不要乱搞,但她从来没有想过,捣乱是一个孩子对世界的探索。 但往往是,父母的话打击的是孩子的好奇心。 一次这样,两次这样,三次还是这样,随着表哥年龄的增长,他和舅妈的“误会”就像种子一样生根发芽了,而且越结越深。 语言专家说,反话其实是变相的语言暴力,是一种情绪的表达,它常常就像一把利剑,伤透的是孩子的心,阻碍了亲子关系的发展。 在家长看来,有时候孩子做出一些“犯傻”的事,是一种可爱的犯错行为。 所以,他们习惯用“小傻瓜”“小笨蛋”来称呼孩子。本应是充满爱意的昵称,却不能被孩子理解。 当爸爸妈妈用“笨笨”这些反话时,孩子很容易会认真的以为自己很傻,父母是在嫌弃和责怪自己。 孩子读不懂你的反话,就会无意中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和自信。 经常对5岁以下的孩子说反话,危害很大。 有儿童教育专家指出,经常对孩子说反话,他们解决问题时就会习惯性地用不正当的情绪去反应,容易冲动,养成暴脾气。 所以,不要小看一句反话,很多时候,代沟就是这么产生的。甚至,言语之间就能毁掉一个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和依靠,他们会以大人的观点评价事物,甚至自我评价,所以不要对孩子说反话,因为你会无意中传达情绪。 读《万历十五年》的时候,除了感触,就是痛惜。明神宗朱翊钧10岁就登基做皇帝来,他本来天资聪颖,但为何最后会碌碌无为呢? 这跟他从小的教育方式息息相关,贵为天子的他,从3岁就开始被重点培养,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但年纪小小就常常受到不同程度的否定和打击。 特别是他的老师张居正,亦师
0个拥抱
5条评论
2579次阅读
1744天前
要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应该如何妥善管理?
3个拥抱
19条评论
516次阅读
1642天前
就,对于我要不要去医院看心理科有点犹豫 我前几年就一直感觉自己精神不太正常,18年终于说服我爸带我去看病,当时诊断是重度抑郁什么的,医生也开了盒舍曲片,不过到现在都没怎么吃,然后回了家,家里人就算看到这诊断书,也是以前一样的态度。后来我也谈了男朋友,男朋友也跟我爸妈态度差不多。到现在因为这半年经历了些事,自己精神更不正常了,时不时发疯的那种,搞得大家都不怎么开心。 有些典型症状比如失眠吃不下饭什么的,我平时都不会失眠吃不下饭,除非男友出差不在我身边,那时候我会特别焦躁不安晚上还会失眠。最近我男朋友终于愿意带我去医院再检查一遍了,但我因为身边人的思想就有点犹豫,我自己到底是太任性还是真的有抑郁症我到底要不要去医院查一下…还有一点就是我感觉就算查了,而且真有的话家里人还是不会重视… 说的可能会有点乱,不好意思
5个拥抱
13条评论
519次阅读
1642天前
刚才一个朋友的朋友推荐我进群外贸单服装,我之前有购买过她东西质量很好,所以就进去了,分享给我朋友的时候她就以为我是不是赚钱。郁闷的。我自己是不赚钱的纯属信任觉得她的东西不错分享给她的。
2个拥抱
13条评论
447次阅读
1642天前
我对那些乱称爸爸爷爷的,很反感。就没有意识到个人尊严吗
5个拥抱
7条评论
433次阅读
1642天前
心理咨询
更多
王朝钢
在线
北京市.市辖区
42岁
¥
95
咨询时价
公益助人
21
人
收费助人
275
人
主任心理师
5W+小时
婚恋/情感
23
长程个案
57
%
极高
续单率
1135
咨询时
5.92
极高
性价比
沈玥
在线
黑龙江.哈尔滨
48岁
¥
245
咨询时价
公益助人
82
人
收费助人
1137
人
学生厌学
婚恋问题
个人成长
50
长程个案
71
%
极高
续单率
3723
咨询时
3.19
高
性价比
李恩贵
通话中
山东省.青岛市
68岁
¥
237
咨询时价
公益助人
927
人
收费助人
812
人
婚姻调解
个人成长
家庭关系
29
长程个案
49
%
极高
续单率
3966
咨询时
8.09
极高
性价比
刘建军
在线
辽宁省.沈阳市
52岁
¥
244
咨询时价
公益助人
1
人
收费助人
179
人
婚姻✨情感
情绪✨冲突
职业✨自我
24
长程个案
80
%
极高
续单率
1779
咨询时
7.76
极高
性价比
倾诉热线
更多
小林情感咨询
在线
市辖区
28岁
¥
0.3
/分钟
咨询
情感修复
择偶困惑
压力疏导
0
月售小时
1.07
人均小时
53
服务人数
57
累计小时
晨阳❤️【倾听心理】
在线
衡水市
41岁
¥
1
/分钟
咨询
婚恋家庭
个人成长
情感修复
69
月售小时
2.5
人均小时
672
服务人数
1670
累计小时
佩奇姐姐
在线
沈阳市
51岁
¥
0.58
/分钟
咨询
情绪疏导
婚恋情感
个人成长
11
月售小时
1.6
人均小时
305
服务人数
488
累计小时
晓林倾听
在线
41岁
¥
0.86
/分钟
咨询
我们除了被过去限定之外,还有此时此刻改变自己的雄心壮志。那些杀不死我们的,终将让我们变得更强大。
31
月售小时
0.45
人均小时
69
服务人数
31
累计小时
热门标签
个人成长
婚恋情感
情绪疏导
人际关系
个人成长
情感婚恋
情感,婚恋
情感障碍
婚恋情感
职场分析
⭐婚姻调解
⭐倾听陪伴
⭐情感分析
少年厌学
人际,职业
用户相关
《用户协议》
《用户充值及有效期协议》
《咨询计费规则》
《用户积分规则》
专家相关
《专家协议》
《专家积分规则》
《专家排名规则》
《咨询计费规则》
《专家提现规则说明》
入驻协议
《心理专家入驻协议》
《心理专家入驻条件》
《倾听者入驻协议》
专家登录
专家APP下载
入驻申请表下载
服务与支持
客服热线
0731-89742801
(5x8小时)
用户QQ客服
用户QQ群
105563693
其他
手机版
意见反馈
帮助中心
给力心理APP
热门城市:
石家庄心理咨询
太原心理咨询
沈阳心理咨询
大连心理咨询
长春心理咨询
哈尔滨心理咨询
南京心理咨询
苏州心理咨询
杭州心理咨询
宁波心理咨询
温州心理咨询
合肥心理咨询
福州心理咨询
厦门心理咨询
济南心理咨询
青岛心理咨询
济宁心理咨询
德州心理咨询
郑州心理咨询
武汉心理咨询
长沙心理咨询
广州心理咨询
深圳心理咨询
佛山心理咨询
东莞心理咨询
成都心理咨询
昆明心理咨询
西安心理咨询
北京心理咨询
上海心理咨询
天津心理咨询
重庆心理咨询
热门版块:
妄想症
偏见
多动症
错失恐惧症
依恋理论
自恋型人格障碍
心理创伤
认知行为疗法
冥想正念
创伤后应激障碍
育儿亲子
社交恐惧
厌学心理
挽回
强迫症
焦虑症
抑郁症
更多
给力心理
APP
×
举报
涉黄举报
涉政举报
涉恐举报
0
×
欢迎来到给力心理,请下载APP进行下步操作!
下载地址:http://m.geilixinli.com/down
短信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其他登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