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文章 >

心理咨询:从想到做指南

心理咨询:从想到做指南
个人原创 顾薇巍顾薇巍 发表时间:2016-09-19 09:37:31 2963 2 10

一、            你是否需要心理咨询呢?

当你思考自己是否需要心理咨询的时候,需要咨询的种子就已经萌芽了。想的时候,说明你意识到哪里出现了问题,而且这个问题令你困扰,你感觉到需要借助外部力量来更进一步看清问题和自身的处境,从而有更好的应对方式。或者是在你人生的某一个阶段,你想提升自己,对于自身的一些方面想要改变,那么你也需要心理咨询,这时的咨询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获得心灵的成长和突破。

不管是解决问题的咨询还是成长的咨询,一个优秀的咨询师都会在心里预设一个目标,那就是来访者的心理更健康、更阳光、幸福感更高。

有来访者曾经问我:“我想解决目前的问题,我也想改变自己获得成长,可是我不知道我有没有时间去成长。”其实成长渗透在生活的每一刻,不需要额外的时间,当你在面对困扰你的难题并试着解决它们的时候,就是一种成长。

二、            想要去做心理咨询却又顾虑重重怎么办?

在工作过程中,我发现有意愿但同时又抗拒的力量来自于三个方面:第一,对未知的恐惧;第二,对心理咨询过程的不了解;第三,对自己隐私的保护。

“假如我有一瓶魔法药水,喝下可以预知你的未来,你喝吗?”我常常会问来访者这个有趣的问题,而绝大部分人都选择不喝。因为未知的生活才精彩,才充满希望,同时因为未知我们才会焦虑和恐惧。人的力量感和价值感的一部分就来自于带着恐惧去探索,而不是被恐惧束缚。就像电影里的经典桥段一样,英雄也会说“不,我也害怕”,但是这种害怕无法阻挡英雄的使命。所以,在人生的某些阶段你需要咨询师与你同行,这不是脆弱,而是明智。

心理咨询有时候被披上了神秘的外纱,经典电影《催眠大师》、《盗梦空间》等更使心理咨询多了浪漫化的色彩,虽然我能识别出其中的原理和夸张的地方,但是仍然觉得激动呢!如果对来访者,可能这种感觉就会更强烈了。神秘的色彩阻碍了一部分人的尝试。

心理咨询一点都不神秘。心理咨询师的伦理守则中有这样一条:“在临床服务工作开始时和工作过程中,心理师应首先让对方了解专业服务工作的目的、专业关系、相关技术、工作过程、专业工作可能的局限性、工作中可能涉及的第三方的权益、隐私权、可能的危害以及专业服务可能带来的利益等相关信息。(《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当你作为一名来访者,你有权利了解咨询的过程是怎样的,咨询师将会用到什么技术等相关内容。一个负责任的咨询师也不会故弄玄虚,欺骗来访者。

当然,迈出咨询的第一步是最难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对自己隐私的保护。向一个陌生人坦诚自己不为外人所知的想法和行为,确实需要勇气。可能担心自己受到评判,担心咨询师评价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这种担心恰恰不会发生。因为咨询师最大的特质之一就是要能够接纳他人,接纳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不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评价他人。这是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必备的品质,也是专业伦理的要求。专业伦理同时要求咨询师为来访者保密,不泄露来访者的隐私。“心理师有责任保护寻求专业服务者的隐私权,同时认识到隐私权在内容和范围上受到国家法律和专业伦理规范的保护和约束。”如果有任何需要用到与来访者有关的内容的时候,咨询师一定会事先争取来访者的同意。

所以,咨询是非常安心和安全的。

三、            真实的心理咨询是怎样的体验?

维基百科定义心理治疗为:“心理方法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定期的人际互动帮助人们以他们愿意接受的方式去改变和解决问题。心理治疗的目的是提高个体的福祉和精神健康,解决或者减轻有问题的行为、信念、冲动、想法或者情绪,从而提高个体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技能。”

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你的体验可能是什么样的呢?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体验。也会有一些共通的经历。

当你终于敞开新开心扉,将压抑很久的故事讲出来的时候,可能会流泪、会伤心、会愤怒、会失望甚至绝望,仿佛自己被这些消极的情感淹没了,窒息了。然后,你会有种释放的的感觉,疲惫的感觉,变得比较平静有些人的第一次咨询就会经历这些感受,有些人可能会咨询几次之后才会会这样的感觉。这是情绪的一种释放。也是咨询的第一个层次的目标。

在咨询中你忽然感觉自己被理解了,被接纳了,这种感觉可能以前从未有过,你感到温暖。可是这个过程并不总是这样的的,咨询师甚至会推动你去改变自己既有的行为、信念、想法等,而这些改变起来是多么的不安,多么的手足无措啊!
    “我不这样还能怎样?”,这时候你会与咨询师一起探寻可能会怎样,一起带着不安尝试新的想法和新的做法,你会发现,哦,原来换了一种眼光看世界,世界真的变得与众不同了,原来换一种方式,人与人相处起来可以很轻松,这又是一种进步的狂喜,真是痛并快乐着。当你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定义自己,发现自己的很多自己都不知道的方面的时候,那种感觉像新生一般。可是有些人不能够体验这样的时刻,这有咨询师的素质因素,也有你能够多耐心,能够付出多大努力的因素。这也是咨询的第二个目标层次,学会应对问题。

什么时候你会和咨询师告别呢?在你感觉最好的时候,可能你觉得咨询完成了,可以结束咨询了。还真不一定在最好的时候结束。当你明白了不管发生什么都可以很爱自己的生活下去的同时才是最佳的时候,可能还带着一丝丝的沉重。 你也需要明白生活中快乐和痛苦都是不可避免的,现在的快乐并不能预示着以后的快乐,以后还会遇到痛苦,如果你知道自己有再次陷入痛苦的可能性以及自身拥有的解决问题的意愿和资源,也就是对生活和自身都是开放的,接纳变化和挑战,有了这份坚毅,我觉得就可以结束咨询关系了。在经验面前开放自己,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这也是咨询的第三个层次的目标,成熟和成长!

四、            心理咨询的效果有多大?

咨询的效果有多大,如果非要一个数字的话,统计浩如烟海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的统计数据,以抑郁症为例,保守估计有65%的缓解率(参见《持续的幸福》,马丁.塞里格曼著)。而抑郁症是心理咨询当中比较难以治疗的一类问题。所以咨询效果需要考虑到咨询问题的性质。

1.来访者问题的性质

咨询效果最好的是由过去的经历、情感、压力、具体问题等引起的心理问题。

如果是严重的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的情况,最好的效果是药物和咨询并举,单独的咨询效果在心理疾病严重的阶段效果不大。但是如果是轻微的情况,单独咨询也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确诊的人格障碍如果想通过咨询改变,也需要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可能要持续很多年。

2.与咨询师的关系

如果经历几次咨询仍然觉得和咨询师很难相处,那么建议你果断终止咨询,寻找一个更适合的咨询师。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关系对咨询效果也有非常大的影响。

3.效果因人而异

多年前曾经听过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医生给一位农村来的没受过什么教育的癌症患者做手术,打开后才发现太严重,手术意义不大了,又缝合了。给病人和家属解释,无论如何都解释不通,病人坚信手术了就是好了,于是真的奇迹般的好了。这位医生转行了,去学心理学了。这个故事听了很多遍,还是爱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来访者的信念是非常重要的促成改变的因素之一。

 心理咨询60%——70%的效果是一个统计的平均数字,对每个来访者而言,效果不尽相同,有的人100%效果,有的可能没有效果,但是大部分的效果都在这个统计数字之间。如果是主动来访,并非常希望改变,也愿意付出努力,那么效果会更好。

“如果我有一瓶魔法药水,喝下可以预知你的未来,你喝吗?绝大部分人都会选择不喝。因为未知才精彩,也因为未知才焦虑,所以,在人生的某些阶段你需要咨询师与你同行,这不是脆弱,而是明智。”这是我和来访者常常说的一句话,送给所有想通过心理咨询改变自己的人。

请相信你的故事与别人的故事一样精彩。

 
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
2人已踩 10人已赞

服务与支持

给力心理APP

给力心理APP
给力心理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