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行动
Action is character. If we never did anything, we wouldn't be anybody.
行动胜于一切。如果我们什么都没做,又怎么能有所成就。
作为父母我们都说自己爱孩子,但是我们爱的方式和方法是对的吗?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有时候,我们会不会借着爱的名义,逾越了为人父母的界限呢?多少家长帮了倒忙,以爱为名束缚孩子的成长。
很大的孩子,吃饭还得追着喂,衣服也是家长帮忙穿,家务什么的更不会了。更有甚者,到了大学还不会自己洗衣服,每个月把要洗的衣服寄回家给妈妈洗,然后再寄回来。
父母逾越了界限,替孩子做了太多事情,阻碍了孩子自然成长的体验,剥夺了孩子自主成长的快乐。
今天宁和解析下面10幅漫画,与你分享!
1给孩子机会自主吃饭
吃饭本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很多家长却为此非常头疼。
有人说中国孩子是被人喂大的,而外国孩子则是饿大的。
太多的家庭,每到饭点,都是追着孩子喂。特别是祖父祖母总是担心孩子吃不饱,不停地给孩子喂食。孩子在某个阶段表现出反抗,家长却选择视而不见,因为嫌孩子自己吃饭又脏又麻烦,看到孩子吃饭笨手笨脚的,索性就自己喂了。造成孩子快进入幼儿园了,还不会自己吃饭。
但是,如此一来,我们不仅剥夺了孩子自我探索、成长和独立进食的乐趣,也无法培养起他们对于食物的敬畏之心。
无法自主吃饭的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就会遇到第一个难题,不能适应与父母的分离,不能完全符合集体生活的节奏。无法体会自己身心的内在需求,他们可能很难感受到自己到底想什么,要什么,甚至是无法洞悉自我需求和他人要求的边界。
长大以后,他们很可能成为不会说“不”,不会拒绝的那类人。因为感官体验刺激不充分,既无法享受自我世界的快乐,也无法感受完全融入社会环境的舒适与自在。
2给孩子机会自己穿衣服
曾在一个家长群里看到,几个妈妈为了孩子应该多大自己穿衣服争的不可开交。
许多家长都觉得孩子在上小班之前,让他们自己穿衣服是根本做不到的事情。而套头衫一类复杂的衣服,有些孩子中班以后才开始慢慢学会。
但其实两岁多的孩子就能够穿戴简单的衣物了, 不要因为他做的还不够好就不愿让他尝试,所谓的“好”不都是由“不好”演变而来的吗?
独立性差的孩子入学以后,大多跟不上学校集体活动进度,很难融入班级,这种状态时间长了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穿衣训练不熟练的孩子午休时穿着衣服睡觉,不敢脱掉衣服。还有的孩子在非常有尿意的时候才想起上洗手间,这时候穿衣不习惯就会导致穿脱不及时尿到裤子里。更有一些孩子因此不愿意上学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很多情况下是因为穿着太多层次的衣服,孩子无法独立完成穿脱衣物过程。因此给孩子穿着易穿脱的衣服并适时训练孩子自主穿衣、脱衣,对孩子适应幼儿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3让孩子自己尽力完成自己的事情
孩子的动手能力很强,很多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能自己做,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很愿意尝试新鲜事物。
当孩子完成一件事情,不仅能带来自我成就感,也能通过探索发现新方法,及时调整。
经常自己做事情的孩子,敢为性和责任心都比较强。在不断行动过程中孩子的意志力不断得到提升。在不断参与过程中孩子会更加理解他人的感受,更具同理心,实践能力和抗挫折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4孩子之间的事情,交给孩子自己解决
前两天在幼儿园门口,有一个孩子不小心踩坏了另一个孩子的玩具。犯错的孩子小声的说了一句对不起,但另一个孩子依然难受地大哭起来。
这时候一边的家长不干了:“你个小坏蛋,弄坏我们家东西,赔!”
另一个家长也不甘示弱:“你那么凶干什么,我们都说了对不起了!”
“说对不起有用吗!你会教孩子吗!”
“赔就赔!又不是赔不起,那么凶,没教养!”
……
家长还在闹得不可开交,可两个孩子却早就被老师带到一边,嘻嘻哈哈玩到一起了。
有的时候,孩子之间的事情就交给孩子自己去解决,这也是锻炼他们人际交往能力千载难逢的机会。
别怕孩子吃亏,更不要担心孩子出错,人生就是不断的尝错、知错、改错的过程,我们成长的脚步从来不会因为出现问题而静止。
父母不可能永远替代孩子处理他人生中所有问题。请把孩子的问题还给他,包括面对麻烦、感受挫折,体验过失。
只有经历过生活的历练,孩子才能更加的接纳、包容与睿智。
5让孩子从小学习做家务
哈佛大学一项长达20年的研究表明,爱做家务的孩子跟不爱做家务的相比,就业率为15:1,收入比后者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
在美国,四五岁的孩子就要开始学会自己整理衣物、书包,学习洗菜、擦桌了。而中国的宝宝们上了小学依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让一年的孩子学会整理自己的物品是很多老师头疼的事情。
孩子能够独立完成自己的事务,并且愿意分担家庭中的事务,这是为自己负责和为团队负责的开始。
一个不会做家务的孩子,很难养成爱自己、爱别人的能力。在父母过度关照下长大的孩子对外界环境缺乏主动适应的精神,对别人的帮助或关爱也认为理所当然,缺乏感恩意识。训练孩子爱自己爱他人的能力就是从做家务开始的。
想要孩子成为精英,让他做家务是必不可少的。而保姆式的一切代办型家长,最终只会毁了孩子。
6多让孩子自己探索
有一次带孩子去参加绘画班的公开课。旁边坐了一个四五岁的小朋友。老师让大家填色,但是对那个小朋友来说,填色并不容易,总是画到线条外面去。
尽管孩子画得挺开心,但是一旁的妈妈却急坏了,
“宝贝,听妈妈的话用红色好看。”
“你看你,又画到外面去了!这个地方妈妈帮你画。”
看样子她恨不得亲自上阵,帮孩子给画了。
如果孩子探索的过程一再被打断,父母时刻在孩子旁边指指点点,那么孩子永远无法掌握独立能力。所有的家长都希望孩子比自己更有出息,但是孩子在父母的指点和控制下成长,如何能够实现这种超越呢?
孩子只有通过自我探索才能拥有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观点。正是因为孩子的行为、想法和我们不一样,才会让他们的未来和我们的当下不一样。所有有出息的孩子,都是敢于尝试,敢于犯错的孩子。
作为父母我们也不可能帮助孩子指点一辈子,给孩子自由,让他们自己探索自己的生活,我们能够给予的是无条件的支持与鼓励。
7有时候“逆境”更能让人变得强大
记得我小时候,最快乐的时光就是放学回家的那一段路。和小伙伴们草地田野上追逐嬉戏,捉蛐蛐捉蚱蜢……现在回想起来,这不仅增进了我和小伙伴们的友情,也让我能够亲近大自然、锻炼身体。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特别容易生病,因为他们离大自然太远了。天天宅在家里,面对钢筋水泥的丛林,如何能够健康成长呢?
有机会,爸爸妈妈多带着孩子去大自然中撒野吧,让孩子成为野地中绽放的野玫瑰!过度保护会让孩子菌群单一化,所以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常会出现因菌群紊乱而导致生病的现象。让孩子亲近自然,多和小伙伴接触,玩泥巴、玩沙子,是他们成长的必须。
8跌倒后让孩子自己爬起来
跌倒了自己爬起来,人生哪能一帆风顺?
每一次跌倒、每一次犯错都是孩子成长的机会。让他从中反思自己为什么会摔倒、让他学会如何自己站起来。那么,孩子才会知道如何避免犯错,才会在长大后不畏挫折,能够自己勇敢地站起来。
以“都怪你”为托辞长大孩子,总是把过失推卸给别人,这样的孩子如何能够成为栋梁?想要孩子有所作为,以后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那么他要知道自己肩上承担的责任,要会为自己负责,并且为他人为社会负责。
9释放孩子的好奇心
不准做这个,不准做那个……这是好多妈妈的口头禅。
但有的时候,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比一件干净的衣服重要得多。衣服脏了可以洗,但是禁锢了孩子的好奇心就再也无法挽回了。
很多家长之所以给孩子喂饭,是因为当小宝宝用手抓饭的时候,家长会担心弄脏了衣服,吃的不卫生等等,但是这束缚了孩子对食物的好奇,以至于孩子与食物没有建立起良好的联结,这类孩子往往会出现厌食、挑食等问题。很多感统失调的孩子都需要做触觉的训练,是因为人类感知觉的发展与身体对这个世界的探索有着密切的关系。
孩子需要用心,用身体,用行动去探索世界,然后他才会爱上这个世界,进而富有激情的活着!
10放手,是对孩子的未来更负责
爱他,就要学会放手,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孩子终要自己学会面对一切!
放手不是意味着对孩子不闻不问,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成长状态,给孩子提供支持与指导,但不要凡事亲力亲为,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去成长。
放手就是当看着孩子跌倒、犯错、委屈的时候,我们要坚强的忍受情绪波动,并且以平静的心情给孩子提供指导,但绝不是替代。
♫宁和说
要记得,孩子能在社会上活得开心、顺畅、如鱼得水、游刃有余,才是作为父母的最大成功和最高荣誉。很多家长都有一个错误思维——孩子嘛,健康快乐成绩好就一切OK。
我们来看看下面的成长故事:
孩子两岁时,你给他做花样早餐、教他学英语单词,却没有教他要懂规矩有礼貌,他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见到长辈不问好,你不以为然。于是他工作后,在安静的办公室里大吃零食大声说话,遇到领导视若无睹,都觉得理所当然。
孩子五岁时,你让他学书法学钢琴学跆拳道,却没有教他怎么跟小朋友愉快地玩耍,他霸占公共玩具你由他去,他受欺负你帮他打回去。于是他工作后跟老同事抢电脑争业绩,总是无意识地侵犯别人,屡屡与人发生冲突,又不知如何解决。
孩子十岁时,你只关注他有没有考优秀被表扬,却没有告诉他要尊重老师感恩父母,他对长辈大喊大叫,你觉得勇气可嘉,吃饭时别人没落座他就大快朵颐,你觉得他吃饱就好。于是工作后领导夹菜他转桌,领导开门他上车,领导开会他唠嗑,还丝毫意识不到有何不妥。
孩子十五岁时,你全心都是他能不能考上好大学,却没有教他如何让内心强大,老师一个冷眼他成绩就下降,亲戚一句闲话他就恼羞成怒,你和他同仇敌忾,认为都是老师和亲戚的错。于是工作后领导批评几句他就想辞职,工作出一点问题他就惶恐不已,难以承受。
孩子二十岁时,你总想着他能不能找到好工作,却没有告诉他人性复杂、世道艰难,不舍得他吃一点苦。于是毕业后他出个差加个班就叫苦连天,面对同事的排挤孤立、明争暗斗,全无应对能力。
他可能如你所愿考上了名校,拿了很高的学位,甚至还多才多艺。但是,他自私、冷漠、脆弱、没担当、不懂事……完全不适应社会。
在社会这片海,他刚一下水,就出现巨大的排异反应。别人的毛毛雨,都是他的狂风暴雨,别人的小浪花,都是他的惊涛骇浪。
友谊的小船就翻了,工作的大船就沉了,人生的巨轮也漏了。
他头破血流,你不知所措。
社会才是检验一个人和一对父母的最终标准。而这个标准,是综合性的。
我们都知道,孩子总归要离开我们,走上社会,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创造自己的人生。
我们可以在他年幼时提供舒适的生活,极致的呵护,但不可能陪他一辈子。总有一天,他要独自面对这世界,自己解难题,自己担风雨,自己杀血路。
所以,如果真的爱孩子,就该在他离开你之前,教会他和世界相处的能力,这是你对他的最大帮助和保护。
为人父母的终极使命,其实是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孩子。并且需要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为孩子提供与外界接触的机会,鼓励孩子参加社会活动。
孩子不仅是家庭的成员,也是社会的一员,他们长大后要与其他社会成员一起和谐地生活、工作。让孩子从小多接触社会,多参加集体活动,鼓励他们和从事不同职业的人沟通、合作。在合作活动中,孩子们培养了互助互爱的情感,而且在社会活动中,他们相互制约,对培养自制力很有效。
父母对孩子的陪伴,要温柔而坚定像春雨润物细无声,我们能做的就是默默关注但不必事事行动,因为关注本身也是一种行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
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