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广西柳州的双胞胎兄弟祝尔康和祝尔乐,今年高考中以同样的高分687分,同时被清华大学录取。两个人相似的长相、个头,相似的爱好,甚至相同的高分进入清华大学,又一次羡煞了无数的父母。特别是一些初中生家长,看了新闻再瞅瞅身边的孩子,焦虑和愤怒一股脑涌上心头:这孩子怎么就不好好写作业呢?打也打了,骂也骂了,明知道效果不好,还是忍不住用老方法又打又骂,结果成绩依然没有变化,个别的还有成绩下降的。好多家长也想控制住自己的脾气,换个方式跟孩子相处,为什么就那么难呢?常见以下三种原因:
1.家长受挫折,产生愤怒
经常有家长跟我抱怨说孩子不写作业,说一次不听,说两次也不听。等我再仔细地了解情况,家长才吞吞吐吐的说是自己让孩子写作业,孩子没有立即行动,自己就绷不住了,就开始不停地说,一次次的说,说急了恨不得动手打孩子。有时候连孩子自己都说:妈,你说一遍就好,你说一遍的时候我就想去写作业了,等你说两遍我就有点不想去,你再说三遍四遍我就更不想去做了。
其实孩子说的是实话,每个人被命令的时候都会产生一种防御的心态,因为命令暗含着一种威胁,所以人都会自动的产生一种防御心理,自然就有犹豫。而这边家长为什么停不下来呢?很多的时候是因为生活压力大,家长在生活中已经有很多的力不从心,有很多时候挫折体验。所以面对自己的孩子,曾经那么乖巧可爱的孩子,突然也不听自己的话,给自己带来不大不小的挫折,也会产生愤怒。
2.家长有失控感
曾经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带着萌萌哒的眼神,可爱的小嘴巴,看着这个世界,看着妈妈,妈妈的心都要化了。这个时候母子是一体的,母亲无条件的愿意满足孩子的需要,孩子也完全地依赖妈妈,这会给妈妈带来很多力量感。至少这个小生命是自己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自己可以照顾好的一部分。
随着孩子进入青春期,他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可是在母亲这边,长久以来形成的惯性,依然会觉得孩子是自己的一部分。但是这时候这一部分却不听自己的使唤,好像自己的胳膊不听自己指挥一样,又急又怕。
3.家长权威受到威胁,自动化攻击孩子
当家长带着焦躁、挫折的心态让孩子写作业,孩子却没有任何行动,这也挑战了家长的权威。每一位家长都是家里的领导,掌管着家里的财政、行政、后勤。即使在外边是普通的员工,在家里也希望自己有主导的地位和权力。而孩子就是天经地义被管理的对象。当这唯一的管理对象也要求平等,要求更多自主的权利时,家长的权威受到了挑战,自然会产生攻击孩子的反应。明明只是说一句让孩子写作业就可以了,还是忍不住说两遍、三遍,甚至更多。
家长应该怎么做才能让自己舒服,也让孩子更舒服呢?
1.觉察自己的情绪,命名自己的情绪
家长看到孩子不听自己的话,没有马上去写作业产生的主要是愤怒的情绪,是因为受挫折而带来的愤怒的情绪。这个时候家长要感受自己的情绪并且准确地去判断,这是愤怒,而不是一味的觉得自己是在为孩子好,是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必须采取的管理措施。只有看到自己的情绪,承认自己的愤怒,才有可能把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才有可能真正地解决这个常见的冲突。
2.看到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是自己的一部分
婴儿出生以后会经历自闭期、母婴共生期、分离个体化以及独立期。分离个体化一般从婴儿6个月会坐开始。慢慢到8个月孩子会爬,越来越多的地去探索这个世界,成为独立的个体。特别是到了青春期孩子的自我同一性开始形成,有了自己的特点和风格,也会坚持自己的自主性。所以家长必须意识到孩子不再是自己的一部分,而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当你真切地意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你就更容易允许他不听自己的指挥和控制。就能够理解他有自己的情绪、想法和做法。
老话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古代人已经有这种无奈的自我安慰。分清楚孩子和自己是两个个体,我们可以关心他却不能决定他。同样,他的人生也需要他自己负起大部分的责任,我们不能决定他的未来和幸福。不是我们让他学习,就能够让他后面一直幸福。如果孩子注定需要经历一些挫折和失败,那也是他自己吸取经验,自己受益的过程。家长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让孩子完全避坑。
3.看到两代人的不同,适应现实
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按着《弟子规》里说的“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作为70后,我们心目中依然怀着对父母的敬畏,从小就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注与认可。可是00后,他们更多的理解到的是家长和孩子是平等的,要民主要尊重。当父母真正看到两代人的不同,而不再强求让孩子顺从自己,既是客观的也是理智的做法。但孩子要求的平等,并不意味着他们将来就不会对父母负一点责任,还是要对下一代有更多的信任。只是两代人观念里的权利和责任不相同。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不再是那个乖乖女,不再是那个乖乖宝,不听家长指挥的时候,首先要觉察自己的情绪,承认其中的挫折与愤怒以及失控感。意识到自己和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孩子的反应并不是有意让父母生气,只是一种本能的反应,独立的需要。两代人的不同,让父母无法成为绝对的权威。看到两代人不同的模式,尽可能地去接纳这些不同,让自己和孩子都能舒服一点度过每一天。
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