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文章 >

斗胆写的“抑郁”科普文,您了解多少?

斗胆写的“抑郁”科普文,您了解多少?
原创首发 刘建军刘建军 发表时间:2023-08-03 22:34:30 6051 7 34
斗胆写的抑郁“科普”文,您了解多少? 
毫不夸张地讲,抑郁已经席卷全球。早在2017年4月,世卫组织发布报告,抑郁已经是全球范围内导致疾病和失能的主要原因,截至目前,抑郁是全世界最为常见的心境障碍之一。

在我国,抑郁的患病人数在迅速增加,患者的年龄跨度越来越宽泛,加上不得不考虑的三年疫情的影响,当前的人民群众心理健康程度可能是有史以来的低谷。
坦率地讲,抑郁耳熟能详,想写这类的科普文章,作者个人能力实在有限,然而在生活中,看到那么多成年人、未成年人深陷抑郁困扰,在临床工作中,遇到很多来访者对抑郁的不甚了解,实在令人着急。
诚然,抑郁,在很多方面对个人和家庭以及社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本人的痛苦,婚姻和家庭的分裂,对孩子的影响和传递,人们无法有效应对而带来的泛化后果,科学以及不科学治疗带来的医疗支出,心理咨询费用本身的价格就是经济负担,还有自伤自杀的极端事件。
但是,从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角度,以及普通人如何科学应对的视角,抑郁没有那么可怕,科学地了解抑郁的特点,就像我们平时掌握一些急救知识一样,有备无患。在抑郁面前,如何科学地判断、药物治疗还是心理治疗,针对个体的情况,是可以拿出最有效的解决方案来的,尽可能不贻误病情,不乱花钱,不造成严重后果。
本着这样的发心,今天和大家一起做一个“科普”,作者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为原则,也难免有错误之处,一旦发现,请及时批评指正。
class=wp-image-123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抑郁?
在ICD-10中,将精神和行为障碍分为11类,其中,对心境障碍是这样描述的:

心境障碍旧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明显而持久的情绪高涨或情绪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心境改变通常伴有整体活动水平的改变。其他症状大都是继发于心境和整体活动的改变,严重者可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心境障碍大都有反复发作倾向,每次发病常常与应激性事件或处境有关。

心境障碍包括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如果是情绪高涨和情绪低落交错发作,就被称为“双向障碍”。

那么,抑郁就是指的此种精神障碍吗?

我们接着看看ICD-10对“神经症”的描述:神经症是一种精神障碍,主要表现在持久的心理冲突,患者觉察到或体验到这种心理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

神经症具有如下五个特点:

1、意识的心理冲突。2、精神痛苦。3、持久性。4、妨碍患者的心理或社会功能。5、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

所以,抑郁其实包括三层含义:

某人描述,最近心情抑郁(忧郁、郁闷),持续时间不长,没影响食欲、睡眠,没影响工作和学习,就是感觉提不起来精神。这个抑郁,我们姑且定义为假性抑郁,心情不好可以理解,考试没考好,工作上被领导批评,难免的,这种情况在未成年人的表达中比较多见,有的孩子为了引起成人的关注,还会特别强调,想死可是又不敢,是的,偶尔,谁都会有想一下“死亡”的可能场景,然后一想到就紧张害怕得受不了。这种情况,大多不是什么抑郁症,不过,确实需要自我调节了,如果可以倾诉可以找人聊聊,如果是未成年人,监护人也好,老师也好,是应该及时关注,倾听交流的。
有一部分抑郁属于疑似神经症或神经症范畴,表现为焦虑、抑郁、强迫症、疑病症等的神经症性障碍,都属于神经症范畴。具体可以按照前述的五个特点对照。
有一部分抑郁是属于心境障碍的,临床上需要进行系统治疗,也就是,需要去正规医院的心理科或精神科去就医,这时,心理咨询和治疗是辅助性的,在心理咨询师临床工作中需要注意鉴别和转诊。

class=wp-image-123

第二个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抑郁呢?
简而言之,抑郁是一个多维度的障碍,引发抑郁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生理的,也可能是心理的和社会的。

生理层面而言,它包括基因、神经递质和躯体健康水平上的生物学成分。

在这里要强调一点的是,我们在获得有关抑郁知识教育的时候,常见的途径往往是制药公司的各类广告,而老百姓不断地接收到的是感觉上就非常权威的暗示,也即,抑郁就是一种大脑异常,而药物则可以矫正这种异常,这导致抑郁患者相信,是大脑的化学过程发生了问题,而非自己的生活出了问题。制药公司给出的只是生理层面上的一部分可能,确实,这部分患者确实是有效的,但这部分比例和程度被夸大了。

心理层面,包括诸如认知风格、应对风格、问题解决能力以及个人行为特质在内的个体因素,是实践中比例最大的一部分抑郁人群。对于这部分人群,认知行为疗法是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稍后详细说明。

社会层面,个人关系质量的调节能力,个体社会化的程度,以及社交技能等等,都是可能导致抑郁的因素,具体事件的冲击如失恋、失去至亲等重大生活变故,都有可能导致抑郁。
class=wp-image-123

第三个问题:到底是抑郁还是焦虑?

有的来访者在描述情况时,常常困惑,自己又有抑郁的症状,又有焦虑的症状,这到底算什么呢?难不成是双相情感障碍吗?想想就太可怕了。
实际上,抑郁是有着很强共病特征的障碍,不管是心境障碍的抑郁发作也好,还是抑郁症也好,同时伴随焦虑发作是很常见的,当然,还有强迫、疑病、进食障碍,物质滥用,人格障碍和心身等躯体问题。

可以这么说,焦虑和抑郁往往是孪生兄弟。

在儿童中,焦虑和回避的应对方式是情绪困扰的一个关键的早期预警信号,这些问题很容易最终发展为焦虑和抑郁合并发作。事实上,在大多数的成年人中,抑郁和焦虑是并存的。但是它们的发病年龄通常不一样。一般而言,焦虑在抑郁出现很多年以前就会出现,焦虑的孩子更容易变成焦虑且抑郁的成年人。

焦虑和抑郁的基础可能是个体具有关键性的知觉辨别力。

对于焦虑的人而言,核心议题是他们未能充分发展出辨别力技能。

他们过高地估计了在未来的情境中的风险、危险和威胁的可能性,又低估了自己应对的能力。

他们也过度解释了由自主神经系统所促发的心理生理层面的惊恐发作信号。换句话说,他们对焦虑和抑郁的反应增加症状的程度,这个原理很像“废气涡轮增压”。

class=wp-image-123

第四个问题:如果抑郁源于认知,那具体表现如何呢?
抑郁患者往往表现出整体化思维和被动性两个明显特点:
我们先说整体化思维,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抑郁来访者常常都有这样的观念:

“生活如此不公平”

“每个人都那么无情无义”

“除了关心自己,没人会去在乎其他人”

“一切都让人喘不过气来”

“我的人生完全就是一场灾难”,

……

以及其他有关伤害和绝望的宽泛且笼统的陈述。
这类“自我宣言”体现出的是一种认知风格——一种重复的、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它既是抑郁的迹象,也是导致抑郁发病的一个因素。
这种整体化的思维方式,实际上是三大不合理信念之一:过分概括化(以偏概全),就好像只看了一眼书的封面就判定其内容的好坏一样,生活中遇到不公平的事,会概括为生活总体上的不公平,遇人不淑,上升为每个人都无情无义等等。
抑郁患者的第二个特点是行为的被动性,不管是因为多巴胺的分泌不足,还是“不管怎么努力都没有用”,总之,躺平和不作为往往是自然的选择。那么,接下来要说到认知疗法和咨询师的工作难点了。
class=wp-image-123

第五个问题:认知行为疗法真的有用吗?

认知行为疗法简称CBT,是基于行为和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的结合,它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和“以行动为导向”的治疗形式,这意味着它被用来治疗与确诊的精神障碍相关的具体问题。治疗师的作用是帮助病人找到并练习有效的策略,以解决所确定的目标,并减少疾病的症状。

认知行为疗法基于这样一种信念,即思想扭曲和不良行为在心理障碍的发展和维护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教授来访者新的信息处理技能和应对机制,可以减少其相关症状和痛苦。

与精神类药物相比,相关研究发现,单独使用cbt对治疗不极其严重的抑郁和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抽搐、药物滥用(除了阿片类药物滥用)、饮食失调和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治疗效果很好。它经常被推荐用于治疗其他病症,如严重的强迫症(OCD)和严重的抑郁症、阿片类药物成瘾、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障碍。此外,CBT被推荐作为治疗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障碍的第一道防线,包括攻击性和品行障碍。


class=wp-image-123

第六个问题:在相信认知疗法有效的前提下,抑郁的干预目标有哪些?
对有效抑郁治疗的核心方面所进行的可能的干预目标包括:

抑郁个体的消极;

让其丧失动力的预期(即无望感);

无论做何努力都不会成功的知觉定势(即无助感);

缺乏对模糊性的容忍度;

认知歪曲(即在思维过程中的错误);

错误的归因;

歪曲的决策策略;

整体化的认知风格(也被称为过度概括的思维);

其他的思维和感受的主观模式;

有助于形成和激化抑郁的行为。
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和来访者是一体的,关系是前提,目标要一致,来访者要明白,咨询师在帮助来访者走出抑郁的过程中,需要做很多工作,请在判断咨询师符合自己要求之后坚信目标会达成,这一点很重要。咨询师也要给出远近期的目标,可能的费用情况,如果来访者可以承担,在心理上有充分的准备,更能保证治疗效果。

class=wp-image-123

第七个问题,抑郁的挑战是来访者的被动性
对于咨询师而言,治疗抑郁个体的主要挑战之一在于,咨询师需要调动一个不想要做出任何积极行动的人的积极性。抑郁来访者身上常见的无望感和无助感会促发一种被动和漠然的态度,这让哪怕是最有决心的咨询师所做出的努力都有可能付之东流。

对于一个抑郁的来访者来说,只需要“什么都不做”就能让他人善意的努力落空。


class=wp-image-123

第八个问题:焦虑的一个特殊方面值得我们思考。

这是和焦虑的基础有关的。大多数人的焦虑都具有两种不同但相互关联的结构成分:

(1)倾向于高估自己面对的风险;

(2)倾向于低估自己的资源或成功地管理这些风险的能力。
因此,教会人们如何更现实地评估他们面对的风险,以及如何有技巧地应对它们,可以很有效地降低人们的焦虑。作为治疗师,我们无法保证任何人的安全,包括我们自己。
有些人把如今称为“焦虑的时代”,这么说也相当合理。很大程度上由于迅速改变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和技术的图景,我们面对的应激源的数量和频率让我们感觉到平静的空间越来越少。

这也是“抑郁的时代”,对未来的迷茫,导致对当下在做的事失去兴趣。

让心灵平静而有力量,是这个时代越来越需要心理咨询师的现实原因。
class=wp-image-123

第九个问题:对于未成年人来说,童年不易。

每一代人都不得不面对他们自己必须承受的应激源,而每个年龄段的人都共享着某些共通的文化影响力,这些文化影响力塑造着他们的发展。

无论什么时代,社会化这种不可避免的力量会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这些力量主要来源于我们作为其一分子的更广阔的社会,以及养育我们的家庭。

尽管每一代人都有着需要去应对的应激源,但有相当多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的证据显示,我们的年轻一代正在面对各种各样的应激源,而这些应激源比以往更严苛、更复杂也更频繁。

我们有理由对今日的儿童以及他们不断攀升的抑郁水平心怀忧虑。不过,值得担忧的还不仅如此:当这些孩子长大以后,当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时,又会发生什么呢?
最后,感谢认真阅读的亲们,无论您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希望大家在遇到问题时要及时求助,成年人除了关注自己,为人父母或者为人师者,要多关注孩子们。孩子们,遇到问题时,要及时求助父母、长辈和老师,和同学倾诉也是一个好办法,有的时候,生活也好,学习也好,工作也罢,没有我们认知那么苦,积极面对,总有解决的办法。
写作不易,觉得有用,请点个赞。@!articleall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
7人已踩 34人已赞

服务与支持

给力心理APP

给力心理APP
给力心理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