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文章 >

在对与错之外,有没有第3种选择

在对与错之外,有没有第3种选择
转载文章 李丽李丽 发表时间:2018-08-14 10:35:43 1896 0 3

关键词:选择

No matter what situation we face, no matter how contradictory our hearts are, we always have a choice. What kind of person we are depends on who we choose to be.

不管我们面对什么处境,不管我们的内心多么矛盾,我们总有选择。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取决于我们选择做什么样的人。

从出生的那一刻,我们好像就在做选择题。除了没法选择我们的父母,连出生方式都可以做选择,剖腹产或是顺产?你的工作是你的选择、你的感情是你的选择、你的友谊是你的选择。

人生是由无数个选择路口汇聚。

当承受着突如其来的巨大压力和痛苦时,我们总是不经意间回头审视自己当初的某个选择。当收获成功的喜悦时,我们也在感激自己当初的某一个选择。曾经听到过的告诫,在这一刻会放大音量: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我们处理事情的态度多是两种。

战或者逃;

我赢或者你赢;

反抗或者忍受;

支持或者反对;

成功或者失败;

……

诸如此类。真的是这样吗?

 

这种二元思维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对立,然而,史蒂芬,柯维提出了第3选择,他在孔子“中庸之道”思想的指导下,他认为除了成功和失败之外,还有第三种选择,只要经过沟通,寻求到介于输赢之间,以双方利益共同点为基础,使得双方利益最大化的最佳解决事情的方式方法。

come on!

 

我们忙于说服别人,打败别人,讨好别人或者教育别人。为什么不试试第3选择?

我们协同,一起达成另一个更好的结局。

 比如:一位母亲听说孩子的音乐课取消了,她怒气冲冲地找到老师想知道为什么。老师说原因是政府要求提高阅读和数学的时间。她本想抨击政府,但突然问了一个问题:肯定有办法让孩子们同时学习音乐和基础课。老师眨了眨眼睛说:当然,音乐包含着数学思维。于是,爱好音乐的家长和一个愿意研究的老师合作开发出了一系列通过音乐讲授基础课的课程。

这就是一个第3选择的例子。

寻求协同思维模式

思维模式一

我看到自己。将自己看作一个有独立判断力和行为能力的独一无二的个体。听起来很容易,但事实上我们常常只看到自己的身份和所代表的派别。常常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身不由己的。这样轻易放弃自己选择的权利。切忌用“我没办法,我只能这样做”来做推诿,丧失主动努力想办法的责任心。

比如,有好多家长送孩子学钢琴,学画画,学舞蹈,学英语,他们并没有寻求孩子们的意见,只是一味的跟风,别人的家的孩子在学,我们当然也得学。花费的金钱事小,孩子们浪费了很多精力和时间,最后和家长产生了很多矛盾。

思维模式二

把对方视为一个独立的人,很多时候我们在和他人打交道之前就已经对对方下了定义。“他是一个富二代”,“他是一个官僚”,“他是一个奸商”,“他没什么文化”……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身份,一种定义,甚至带着仇恨和偏见。当你无法感知到对方和你一样是个人的时候,你永远不会想要和他探索第3选择。

当家长命令孩子做一件事情时认为,家长从心理上就认为比孩子高一等,孩子听话是理所当然的事儿。如若孩子拒绝的话,这就是将事情限定在了一种非输即赢的状态。我们的目的是将孩子教育好,而不是一味的“服从”。

思维模式三

面对冲突不是回避或自卫。当你与别人见解不同时,最好的应答是:“你不同意?我需要听听你的想法”。并切实采取行动。在这一步需要极强的倾听能力,尤其是双方情绪激动的时候,更需要能够学会同理心倾听。而不是急于反驳和争辩。因为人处于生气、愤怒时会丧失理智,在丧失理智的情况下,很难进行平和的交谈。这点同时也适用于夫妻矛盾的处理。

思维模式四

双方产生的矛盾和困难时,应找到一种更好的从未想到过的解决方案,而不是陷入相互攻击的循环。

职场上,不要在创意的过程中过多的评判和争执,相信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朝着共同的目标,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将事情处理到最完美的状态,不是什么难以达到的目标。

很多孩子玩电脑是以放松为目的的,家长更倾向于关注孩子的成绩,认为孩子玩电脑是在浪费时间。就这件事情来说,家长先静下心来,通过思考掌握好尺度,与孩子进行心平气和的交流,在以“学习为主、放松为辅”的基础上,让孩子自己制定出放松时间,家长监督管理,最后将事情处理好。

创造协同的四个步骤

一、询问

问对方:你愿意寻找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案吗?可以让对方减少防御,与你一同探索实验;很多时候将对方从敌对的位置,拽进同一战壕,来面对共同的问题。这样,当双方面对共同的问题时,努力得方向保持一致,思维就会顺畅起来。

二、界定

双方讨论“更好”究竟意味着什么;把双方所需要的更好的基本条件都列举出来;将商讨过程中的各部分都明确地标明底线,只有锁定清晰的底线了,双方才会在同一条路上,朝着同一目标前进。

三、创造

双方共同努力,去探索和创造一个可以达成界定条件的第3选择;达到共赢,成功的概率就很大。

四、达成

当双方都站在同一角度思考同一问题,达成意见时,协同各方会群情激奋,这时达成了协同。

 

当职场上出现第3选择,那么

看看下面这个例子:一个女上司如何处理员工要求加薪

员工要求加薪时,领导没有拒绝或者同意,而是说“多告诉我一些关于你的事”。(我看到你)员工不仅讲了自己的家庭情况还谈到了最近的工作和对客户的分析。领导帮助员工对客户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委派员工负责更多的客户。员工感受到了领导对自己的尊重,并看到了工作的希望,而且,最终也提高了收入。公司并未因此遭受损失,提升了员工能力,获得了客户。

这一切源于领导的第3选择思维,她把员工当做人,而不是对手。她愿意倾听,员工才愿意协同。只有双方充分沟通,才能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当家庭沟通时出现第3选择,那么

看看下面这个例子:一位父亲如何处理女儿与吸毒者交往的事情

直接要求女儿远离他的吸毒者朋友一定会引发大量争吵。父亲先让自己冷静下来,问女

“告诉我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吧。”女儿说“你关心的只有你自己,你只不过不想有一个吸毒的女儿,因为那会让你没面子!”当然,女儿这样讲不公平,但父亲放下了关于公平的想法,而是说:“难为你了。”过了一会,女儿说“我觉得很孤独,你们都很忙,我没有朋友,他俩是我唯一可以说话的人。”

这时你可以反驳,但这位父亲只是反映了女儿的情感“所以你真的很依赖他们俩。”女儿接着说了自己对于吸毒的看法,“他们吸毒的样子真可怕,我很担心他们。”父亲说“看到你的朋友受苦,你一定很难受。”就这样,父亲和女儿逐渐达成协同,因为女儿说:“我不知道如果我也这样会怎样?”

孩子有时候说话是会伤人的,但你要知道他们的伤害只是针对他们的情绪而并非针对你。如果你针锋相对地反击,虽然寻求了公平,但丧失了获得第3选择的机会。

当人生出现第3选择,那么

第3选择最本质上的思想其实是佛教讲的不二,即无分别心。

我们通常把生活分成“工作”和“休息”,于是“不停地工作”和“退休后休息”成为了两种选择模式。第3其实我们可以寻找第3选择:“做出贡献,享受人生”。如果你有一个永久的使命,你就可以永远活在高潮中,选择奋斗,同时也是选择了享受。最重要的是,有个愿意为之奋斗的使命。

 

关于选择,宁和心理的20个建议

1.不骄傲自满,放下自己总是正确的想法。

2.学会说“对不起”。

3.快速宽恕被轻视的感觉。你可以选择是否被冒犯,如果你感觉被冒犯到,那么就别理会这种感觉。

4.不要给自己或他人太大的承诺,从小承诺开始。

5.顺其自然,继续远行。

6.广泛阅读。

7.每天尽量去锻炼身体。

8.保持充足的睡眠。

9.研读鼓舞人心或者神圣的作品。

10.给自己一些时间,安静地去思考。

11.对身边的人表达爱和谢意。

12.合理地运用你的双耳和嘴巴。

13.学会用时间、真心、宽容和肯定去慷慨待人。

14.不要去与别人比较。

15.心存感激,并且善于表达出来。

16.秉着无尽的热情去为他人发现和创造伟大的胜利。

17.当事情不顺利的时候,可以先休息一下。

18.如果真没办法达成协同,请记住在某些情况下“不交易”是最好的选择。

19.当涉及他人的应变能力、缺点和优点时,你要一笑而过。

20.永远不要忽视第3选择的可能性。

为了让更多人受益,宁和心理咨询每周六上午的公益课堂帮助更多的家庭学会沟通,帮助更多的人更好的成长。这是一个更大的第3选择,我们一直在坚持,有心事,找宁和,不管您是情感婚姻问题,家庭教育问题,我们有最专业的老师为您指导。

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
0人已踩 3人已赞

服务与支持

给力心理APP

给力心理APP
给力心理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