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文章 >

心理学教会我做一个“坏人”

心理学教会我做一个“坏人”
个人原创 戴福顺戴福顺 发表时间:2021-12-19 20:47:35 990 0 14

 

我不是一个好人,只是没勇气做一个“坏”人。

 

18年的教育,教会是做一个好人。比如,礼让、友善、真诚、关心。但却没有教过我如何做一个“坏人”。
 
这样的好,给我带了很多人缘,身边也很多愿意信任我,在我困难时帮助我的朋友。但这样的“好”,似乎也让我在很多方面会退缩、忍让。比如回避发生的冲突,当别人问及自己的需要的时候,会表示出没有需要。
 
我也不太记得发生了什么事,让我在大二的时候写了这句话:我不是一个好人,只是没勇气做一个“坏”人。
 
应该是一些事情的累积。学了心理学后,常常会关注自己的感受,加上看了一些书籍会有一些启发,让我突然有了这样的感慨想做一个坏人。
 
当我写下这句话的时候,我会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因为我已经承认了自己不是一个好人,那么我也就不用再带着这个好人的面具。
 
但是那时还是没有勇气做个坏人,或者说,不知道该怎么做。
 
此时好与坏,更像是一种要求,超我的要求。也就是社会、学校、家庭的教育、期待、要求。我很好地内化了它,庆幸的是从心理发育程度来看,说明我还算是个心理发育完整的正常人。
 
超我,在好与坏之间,画了一条鸿沟,我没有跨过它的勇气。为什么做一个坏人需要勇气?
 
对呀,为什么做一个坏人需要勇气?我也在问着自己。
 
似乎做一个坏人需要承担更多的东西。承担他人的目光?承担他人的敌意?一旦把它们它列出来,我也并不觉得这个会需要消耗我多大的勇气。
 
其实我知道答案,学过经典精神分析,都会知道这是个俄狄浦斯的冲突,真正害怕的是来自超我的惩罚,也可以说是阉割焦虑。
 
但我也仅限于知道答案,没感受不到它。有时候我会在想,要是没有学精神分析,而是直接做体验就好了。有时候过早的知道答案,反而从某些方面阻碍了我去感受它,因为我心里还没有准备好。一旦知道了答案,就会把这部分防御得更深。
 
但是好在它并不影响我怎么去学习做一个“坏人”。其实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坏,“坏”只是对于我的超我而言不接受的事。
 
开始学习一步步尝试与学习,从小事开始,比如当别人问你要吃什么的时候,表达自己的需要,直到后来与别人发生冲突的时候,站出来捍卫自己的边界。
 
慢慢地我开始获得了更多的空间,可以来满足我的部分需求。
      
善良是个悲伤的故事
 
而我对于坏的感受的进一步深入,是在大学毕业后一次社交场合中,我发现我还是不太放的开,不知道要怎么来表达自己,怎么去释放自己。那时我又写下了一句话:善良是个悲伤的故事。
 
我感到很悲伤,因为我只能用善良来发展我的人际关系,我并没有其他的方式。
 
更深入地体会是,我不知道我自己除了善良,其他的是否有价值,我的需求会不会被拒绝。
 
做一个坏人似乎也需要一定的“资本”,而我没有那个“资本”。所以悲伤是感受到了某种丧失的反应。
 
我脑海浮现的画面,是父母在面对他人时,笑脸相迎地回避着自己的需求。庆幸的是我真切地看到了,但不幸的是,在这方面没有什么经验可参考,需要自行开路。
 
善良,是用对别人的好,来掩盖内心对自己的不确信。而一个需求被真正看见和满足过的人,是会很自然的表达着自己,也会散发着一定的魅力。
 
这样的体验,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人的经历,看似被父母过度满足,其实也只是父母把自己的需求放在了孩子身上,过度满足。他们本身对自己的需求的态度就是羞耻的。我自己关于父母的体验也是如此。
 
 
 
成为一个好人背后的自恋
 
而我也在想着,为什么我要考虑我的行为会带给他人什么样的影响?别人会怎么看待?
 
这时我似乎看到了“好”的本质,是在满足他人,我是在满足他人!也许就是父母。
 
父母的需求看似安放在了我的身上,但事实上是:是我在满足他们的需求。满足他们那个欲求不满的欲坑。
 
这时我才感受到了那个自恋的中心。我是希望或是我可以满足他人。
 
我不是在担心别人会拒绝我,而是我把自己想的太重了,我会影响到别人。
 
开始,在与父母的沟通中,我知道那些需求是他们自身的,安放在我身上的。我开始学会拒绝。又一次,自我的空间变大了。
 
咨询中的“好”与“坏”
 
在青少年的咨询中,尤其是年龄偏小的孩子中,有时我也会碰到一些行为冲动,控制不良,在学校频繁闹事而来咨询中寻求帮助的家庭。
 
他们看上去就像个小坏蛋一样,无拘无束,不用考虑他人,只考虑自己。但这不会引起我的羡慕,因为我向往的“坏”,不是肆意的发泄,不是一种恶性的自恋,天下唯我独尊,而是懂得如何表达自己,是一门与自己欲望和解的艺术。
 
在咨询中来访者是学习如何与一般水平的坏人相处的,和好人相处谁都会,也不太会引发内心的冲突和焦虑。尤其是面对年龄大一些的来访者,看起来很乖很听话,同样陷入俄狄浦斯情结,超我与本我冲突中的来访者。
 
所以无需急着做一个好人,所以咨询师不要太压抑自己的坏。如果硬是要乔装打扮,掩饰坏的部分,第一会很虚假;第二咨询师必须不断压抑自己的控制、攻击,会很累;第三,咨询变成了个保温室,来访者变成了小婴儿,变得依赖,而学不到应对生活的技巧。
 
精神分析是一种自由的态度,要教会来访者自由联想,首先咨询师自己就要变得自由。
 
就像我不再拘束着自己,考虑着中立、匿名,而不在文章中过度暴露咨询师的信息,设置就是用来打破的,维持稳定的设置和匿名,只是为了让一些变动出现时,咨询师能敏锐观察到,而不是让它们永不出现。
 
这也是一个自我探索的过程,是我自己的一个内心独白,与探索出的道路,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路,或许能给大伙带来一些启发和感悟,稍稍满足下自己的自恋,也是值得开心的。
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
0人已踩 14人已赞

服务与支持

给力心理APP

给力心理APP
给力心理
APP